第135节(3/3)
到了徽宗赵佶即位之后,客观的说,赵佶刚开始也是雄心勃勃。见到西夏失了天都山,又派遣童贯总领陕西六部兵马,向西夏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童贯可不仅仅是一个权臣,奸臣,他也是有真本事的,到了前线之后。发动七次大战,终于将西夏视为天险的兵源要地横山,全部占领。
贺兰山,横山,天都山等山脉,构成西夏的天然屏障,西夏敢以小国之力而攻打大宋,很大程度上是仗着地利。现在,横山,天都山险要尽失。整个腹地暴露在了大宋兵锋之前。如果有大规模地骑兵部队,宋朝皇帝大可放出狂言。一月之内灭亡西夏。可惜,那个时候他们没有。
现在。王钰开始盘算着收拾西夏了。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在发动军事打击之前,首先要在政治上作好准备,王钰深谙这个道理。宣武元年年末,王钰代表皇帝,与滞留汴京的吐蕃六谷部首领达成共识,相约待时机成熟,一同出兵。攻打西夏。
六谷部只是吐蕃众多部落里面的一支,早前曾是西夏的心腹大患。只是近来,内部分裂,实力大不如前。王钰联络吐蕃,并不指望他们能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只不是虚张声势,让西夏有所顾忌而已。
联合了吐蕃六谷部以后,王钰又跟正准备回国地金国使臣定下约定,两国永为睦邻,互不侵犯。并赠送给了金国皇帝完颜晟丰盛的礼物,还带去了皇帝赵桓与丞相王钰的亲笔书信,大放和平烟雾。
一切准备停当后,为了试探西夏的反应,王钰与群臣商议,决定在西北搞一次大规模的实兵演练,对外声称是全军大比武,不针对任何国家。驻防黄河以北的林冲军团,呼延灼军团,都是此次演练的主力部队。
武州郡王府,王钰的嫡系们,很难像今天这样聚得如此整齐。吴用,韩毅,关胜,秦明,索超,岳飞,种霸,宗泽,统统在场。书房内,热闹非凡,如同过节一般,就连经历丧姐之痛的王钰,也眉开眼笑,心情愉悦。
混了这么多年,自己麾下总算是人才济济,算上驻防京外的林冲,呼延灼,朱武,黄信,说是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也不为过。眼下国力鼎盛,兵强马壮,正是时候收复河山,再造神州。
“各位,也不用兜圈子,直说了吧。本王准备在河北搞一次实兵演练,两军对抗。这事你们或许听着新鲜,可也没办法,眼下没有仗打,咱们就只能自己左手打右手,到达训练军队,找出问题地目的。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要试探一下西夏国地反应。哎,宗老将军,你是朝廷老臣,吃的盐比我们吃地米还多,你说说我要是想打西夏,该怎么调配兵马?”王钰和颜悦色,换着双手坐在案前。
宗泽自归降王钰后,一直备受礼遇,被封为郡公,只是苦于没有仗打,不能为朝廷建功。一听说这回小王相爷准备对西夏动手,这位老将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王爷,以卑职看来,如今的西夏,已是穷途末路。神宗朝,李宪击破天都山,焚毁李元昊行宫,西夏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先帝即位后,童枢密又领六路大军,击破横山。天都山,横山,是党项人历来倚若长城的天险,如今尽入我手,整个腹地暴露在我军兵锋之下,大可长驱直入,直捣贼巢兴庆。”宗泽须发皆动,慷慨陈词,也难怪他如此激动,将军们建功立业的地方是在战场上,没有战功的将军,就如同土鸡瓦犬一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将军宝刀不老,为国杀敌,当仁不让。如果本王挥师攻打西夏,老将军可愿同行?”王钰奖道。
宗泽一听,大喜过望,愤然起身道:“若蒙王爷不弃,卑职原为先锋,不击破兴庆,俘虏夏王,甘当军法处置。”宗泽历来以谨慎持重而闻名军中,此时,却放此豪言,盖因大宋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是以将军们有了底气。
“好!本王记住你这句话了,哎,吴大人,你也说说,本王若此时夏,没有不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