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2/2)
以残破的魏晋文化底蕴能孕育出璀璨的盛唐文明,若魏晋不残破,我们的文明该是什么样子?
若是中国也能推行这一“万恶”制度的原始版,光想一想就令人激动!
高翼正是根据“推恩令”,要求高卉之子享有王位继承权,并要求享有封地。这对汉化严重的高句丽压根不是问题,相反,还具有莫大的好处。金道麟可以想象到,当自己在朝中提出这方案后,一定会得到许多忠臣的拥护。所以他欣然相应。
事实也是这样,经过金道麟一番游说,高卉的孩子连细胞状态都不是,就一举成为了汉国、高句丽两国第一名“共同公爵”,并享受到高句丽最大的封地。
不过,马努尔所理解的“王位继承权”与金道麟的理解是不相同的,马努尔理解的意思是:王位是不能分割的,但看谁有权继承。金道麟乃至后来的高句丽君臣则理解为:藩王,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式封王”。这就造成了高翼对高句丽的“事实分割”,从此,高句丽再度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
金道麟兴冲冲地告辞而去,对于他来说,第三场战争对象已不需再问——除了燕国还有什么?但马努尔不了解国情,他还有要问:“陛下,我听说还有一场战争要打,既然我们的主攻方向已经用和平手段解决,那么,请您告诉您的外交官,我们下一个目标是谁?”
高翼看了看阴影后的王祥,答:“契丹。”
“不是燕国……不过,我赞同”,马努尔立刻响应:“我们决不能放任攻击者离开,否则的话,我们会像大草原上孤独的病羊,被群起的狼群围住撕咬,直至尸骨无存。”
跟马努尔说话就这点好,没有所谓“兵者,国之大焉,……,不可不察”的劝谏,也没有什么“轻启边祸”,“擅动刀兵”的指责,他理解“以牙还牙,以血换血”的生存之道。
“不过,这只是战争的其中一个理由”,高翼补充说:“你的副手,外交官陈浩目前在契丹,而且正在攻击过我们的契丹一部中,不过,他打的旗号是帮助契丹崛起。
那一部契丹撤退后,缺衣少食,频频受到其他部落的攻击,陈浩希望我们帮助他,让他在契丹部站稳脚跟。我决定,惩罚契丹的入侵,主攻方向选在辽北平原。出铁岭往北攻击,扫清辽北。不会说汉语的,都是我们的敌人。若有可能,我还会将兵锋深入嫩江平原,在那里建立一个前哨基地。
而后,我会在辽北留下部分辎重,然后给陈浩传消息,让他取走那部分辎重以补给他所在的部族,今后……”
高翼才说到这儿,马努尔立刻打断了高翼的话:“陛下,不能这么做,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给别人留下:我们的财产可以任意被侵占的印象。即使是战略,也不行。因为部族无法分辨,他们只会知道,我们的财产有时可以任意取用,有时不能。
这是鼓励他们冒险。不,我们的财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容侵犯的。这是铁律,这是卢比孔河,决不能随意跨越。”
不等高翼反应,王祥在黑影中幽幽地说:“擅改计划,陈浩那边,恐怕不好交待。”
高翼缓缓地回答:“马努尔说得对,是我失误了。我们不能牺牲律法的尊严,连换取契丹的覆灭。契丹,它不值我们的律法……马努尔,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交易”,马努尔回答:“陛下,自从人类发明货币以后,世界上一切难题都有了同一个衡量标准。契丹想获得我们的资助,它就必须拿出同等价值的东西交易。他没有粮食,可以用战马、战刀交换;没有战马战刀,可以用士兵交换。
陛下,流别人的血,总好过流自己的血。我们的军队初次进入辽北,我们需要向导,需要熟悉地形的战士。陛下,让他们出人,不带铠甲、不带战马、不带粮食,哪怕他们空着手来,我们也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