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五胡烽火录 > 第240节

第240节(1/2)

目录

即可恢复古都——虽然,这丸都城还要在卉公主儿子的统治下,但他至少也是你们高句丽的一位公爷,对王位有继承权的公爵。

战与不战,我请带方公考虑。”

第230章

高翼话说到一半时。马努尔已送完人回来,听高翼与金道麟谈得正热烈,他没有插话,抄手站在一旁听着,等听到这儿,他肥手一拍,赞叹道:“睿智的陛下,正该如此啊。卉公主儿子的血脉里流动的是二分之一高句丽王室的血,当然具有王位继承权。陛下姓高,高句丽王也姓高,卉公主的孩子继承高句丽王位,连姓都不用改,多好。

这是避免战争最好的方法,倭国的征服者、尊敬的金道麟将军,请一定说服高句丽王,如此一来,近在咫尺的两国就能和睦相处,并肩携手,一起对付强敌。”

金道麟心跳得厉害。是呀,高卉之子若成了一名高句丽藩王,那高句丽就不用担心辽东不足的吞并。重要的是,高句丽还可以不战而收复丸都。以高翼的治国之能,他定会将儿子的封地料理的繁荣无比,这将成为高句丽崛起的曙光。

行!怎么不行?太子尚在,卉公主之子终生也只能做一个藩王,但他管辖的那块封地,将成为高句丽的兵库、钱袋与粮仓,做到这一切,高句丽不用花一个钱。

这简直是白送的恩情。

“臣,尊旨,此前高句丽,不达成汉王意愿决不甘休”,金道麟珍重地向高翼弯下腰。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接近封建,还数晋朝。晋武帝司马炎以裴秀原来的设计行“五等封建之旨”,后来当“feudalsyste”这个词传入中国时,我们就是根据“五等封建之旨”将这个词译为“封建”。这就是“封建”一词的由来。

所谓“五等封建之旨”,细说起来很繁琐,但其实这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下的封邑制,这个体制流传到日本,就成了日本的“幕藩”和“大名”制度。严格的说,现在的会稽王司马昱,也就相当于后来日本的“幕府将军”,而桓温则相当于一个强蕃。

正是在这种社会体制下,高翼推行的五级封爵制下的“彻底封建”,才没有受到丝毫抵制便得以推行。这种封建最接近欧洲同时期的封建制,但它缺少两项法律支持,使“feudalsyste”有名无实——这就是物权法与长子继承法。

晋朝甫行封建,就将各王调来调去,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封建有名无实。由于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人有产权,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所得,各级藩王免不了想做那“第一人”。而继承法恰好规定,人人有权父辈的劳动成果,所以就有了“八王之乱”。

所谓“人人有权父辈的劳动成果”,这就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意见而实行的“推恩令”——子孙后代都有继承父王领地的权利,所以领地被无限分割,以此消弱藩王的实力。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将推恩令的外延扩展,也意味着每个藩王享有皇位有继承权,也具备了法律基础。

日本当时也没有物权法与继承法,但日本有“习惯法”,他们习惯不剥夺别人的财产,所以制做“透光镜”的会稽匠师才能把他的技艺至21岁世纪。日本也没有“推恩令”,父辈的爵位和财产还采用“万恶的”、最原始的“长子继承法”,所以他们把“幕藩”和“大名”制度传承了1500年,社会也因此稳定了1500年。而晋代推出的“五等封建”竟没有给予中国社会30年稳定的时间。

为什么这项神奇的制度经儒生一加工,神奇便成为腐朽,成了祸害之源?

若是中国有1500年稳定发展的时间,历史会成为什么样子?

1500年时光,这意味着:自晋以后,中国再无大规模战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