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节(1/2)
三山农夫不耕田,他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打仗上,然后利用战争所获,从南晋购粮补充。但高句丽做不到。
金道麟已见识到高翼的手段,当初慕舆根进入辽河平原时,曾雄心勃勃地聚集十五万大军,想与三山好好一斗,却硬是让高翼用拖延战术,拖的慕舆根只带五万人就冒险来攻三山,因为他再也拖不起了,也再也养不起更多的军队了。
见识了高翼逼人跳墙的手段,金道麟深深为高句丽惹上这样的大敌感到头疼,高句丽北部多山,出产贫乏,养活自己都难,如果再不用铁矿石换粮食,遇到高翼这样的折腾法,高句丽民族能否存在都成问题。
高翼自立国之后无年不战,今年他训练的步兵恰好满三年,正式成军,然而最后战燕国他却只动用骑兵,金道麟原先就在疑惑——大王训练那么多步兵干嘛?
现在他明白了,这那是在针对高句丽,只有多山的高句丽才需要这么多的步兵。
此刻,高卉已经出使晋朝,他用什么方法来影响高翼?啊,这个恶人,他早计划今天了,所以把卉公主提前支出去。
没有……!金道麟可悲的发现,他这个武相地位虽崇高,但没有王令,他调不动一兵一卒了——这是元宵之乱后高翼采取的预防措施,现在他才发觉,这项预防措施也是针对他的。
三山的青年军已开始渗入军队,下级军官都由他们担当,这本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举措,但现在,高翼教育出来的这批学生,决不会向他们的王、向他们的老师举起刀。
罢了,罢了,身在汉国心在他方,这种局面不能维持长久,高句丽既然抛弃了我,从此,就让我做个彻彻底底的汉人吧。
看着金道麟平静下来,高翼将手中的那卷纸递给黄朝宗:“这是司马燕容、夏华宫转来的情报,你们看看。”
情报在几个人手中传递着,最后又转到了金道麟手里。
“邺城乱了”,黄朝宗叹息道:“这是可想而知的,魏王把举国之青壮全拉入军队,如今这些青壮尽被屠戮。秋天到了,他们举国一年没有耕作,吃什么?喝什么?……人吃人啊。”
“我们还有多少粮?”高翼问。
“今年……”黄朝宗看了一眼高翼,小心地回答:“据商人们传来的消息,晋朝今年又是大水,又是大疫,粮食自己都不够吃。我们这里今年虽然丰收,百姓存粮很多,但若是与高句丽开战,万一粮食吃光,我们连买粮的地方都没有。”
“上河口城必须建”,高翼用坚定的口气说:“我们的道路已经修到了安东,万一敌人占据安东,然后顺大路而下,我们哭都来不及。所以,我们必须在安东外围再建一卫城,以屏护安东。
此外,今年我三山下水的船较多,今后捕获量必然上升,所以我们必须现在着手研究肉食的储存,冰储就是其中一法。冬季鸭绿江满江都是冰,看着这些冰春融化水,浪费了实在可惜,建立这样一个堡寨,冬季可去河上采冰。契丹人在那附近留下两个地底大岩洞,采来的冰储存在岩洞里,夏季拿来做奶冰,做冰鲜事物,这是无本万利。”
金道麟嘟囔着:“你早这样说,早说了,我跟巡江将领个招呼,冬季雇他的人去江上采冰,谁有心跟你生闲气。”
王祥接口:“吾王的意思,是想支援魏王?”
高翼深深叹息:“朝宗说得不错,邺城已经成为地狱,人吃人啊。都是我华夏苗裔,我岂能袖手旁观……天,我最担心的不是现在,我担心以后,魏王败战,国内青壮全丧,魏国已无再战之力。万一魏国国灭,邺城里的人怎么办?”
说到这儿,高翼低声嘟囔:“天呢,这是什么时代?汉人最大的幸福竟然是成为一抔黄土,而不是成为别人的鼎中肉、肚中食……人吃人,这是个多么悲惨的时代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