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3/3)
青瓷胎质灰白细密,釉呈青色或缥色(淡青),有的杂有深浅不一的绿或微黄,故曰青瓷。东晋以后的器物上往往加有酱色釉彩斑,到了宋代,它又呈现出釉青色,这就是著名的“雨过天晴”色。
“啊,你说你的先师公曾指点过瓷器的烧制”,舱室内,高翼惊悚地追问着黄朝宗:“你确信!?”
黄朝宗尴尬地一笑,回答:“先师公与商贾来往,这毕竟不是什么雅事,我怎会拿这个来炫耀呢?我不过是借此说明先师公学究天人,无所不知也……你要不信,我同伴中还有一人,那是昌南赵慨的次孙赵玉,赵慨昔日曾受过先师公指点,在下这次出海,他遣赵玉协助我海外立足……”
鄙视明的中国不算什么,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人在国人嘴里还和“二道贩子”、“投机倒把”挂在一起。在晋代这种风气更加明显,因为商人交易时处处讲究公平,而农奴制下的中央集权最见不得人讲公平,所以历代政府都对商人极其压制。所以在黄朝宗眼里,周处与商人交往的行为并不光彩。
但他哪里知道,瓷器就是cha(景德镇古称昌南,英文“cha”是由昌南转译而来)。中国的国名由周处开始得以确定,这是对我中华民族莫大的贡献。
原来,周处在不经意之间,也创造了历史。
不过,赵玉毕竟是赵慨的亲骨肉,恰好赵慨听说黄朝宗准备出海求生,便出于报答的目的将赵玉支给黄朝宗,以便他的队伍将来到了海外,能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
高翼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改变了一段历史。历史上,中国的玻璃技术虽然落后,但一直绵延不绝,墓葬品层出不穷。至东晋中期,中国本土突然不再有玻璃制品出现。有人猜测,当时战乱纷纷,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或在战乱中被杀,或远赴海外求生。而赵玉正是这个关键人物,他掌握着当时玻璃制作的最先进技术,本该消失于大海的波涛之下,却被高翼救了上来。
“烧瓷的赵玉也在!很好很好”,高翼笑眯眯地看着黄朝宗,像狼外婆正看着小红帽,看得黄朝宗毛骨悚然:“买一还赠一,这趟打捞做得很划算……你们不是想远赴海外么?不要走了,我就是从海外来的。眼前我正打算去晋庭朝贡,你们跟我跑一趟建康,然后随我回家,哈哈哈哈……”
黄朝宗与高翼谈论了半天自己的师公,高翼每每插嘴,总是搔到了他的痒处,此时此刻,他船已沉、身被俘,走投无路,遂再无犹豫,慨然回答:“如此,今后朝宗便奉你为主。”
“不只是你,你的同伴我也要了”,高翼兴奋地直搓手:“我暂时任命你为步军都尉,等回去后再给你安排具体工作,那位赵玉……高羚,把黄大人的伙伴从底舱提出来,安置在客舱,把那位赵玉给我叫来,我要问问他。”
乘高羚下舱去唤赵玉的功夫,高翼忽然想起一事,又问:“对了,你刚说未能学全师公的武技……我曾向高句丽的巡江都督道麟学过剑技,他说自己学的剑招也不全。可我看你的剑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招,难道你师公会的剑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