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进入珠林寺(求订阅)(3/3)
纳棺其实是收棺的意思,一般是在遗族亲人范围内进行,大约在故人去世的1天后,纳棺是由专职的纳棺夫操作。
为了表达对去世之人的尊重,纳棺仪式非常讲究,通常在遗族全体成员的面前进行,为死去的人换穿衣服,并化妆。放入棺中后,还放入一些陪葬物。
一般是死者生前喜好之物,或者亲人根据个人意愿放入纪念物品。
通夜是日本丧葬最重要的礼仪,一般是对外开放的典礼,大概在逝者过世的2-3天内举办。
通夜对外开放的范畴通常仅限于亲朋好友,总数从十余人到多人,由遗族明确。
逝者死前是有知名人士时,报名参加通夜的总数则较多,上千人到上千人不一。
通夜典礼时,摆有祭坛,祭坛上边墙面挂着逝者死前相片。下方棺中的尸体面盖白布,周边放置花束。
座次有严苛要求,僧人垂直居中,祷告冥福。
家属跪坐着右面,盆友等在左侧。
宾客应对祭坛,手执点燃的香参拜,接着置放香典。
依据与逝者的关联,某些参拜者能够解开盖布瞻仰遗容。从夜晚刚开始,灯不息,香持续,人不睡守棺直至天亮。天亮后尸体被送来遗体火化,或是安葬。
离别典礼在过世后的3-4天开展。离别典礼也放置祭坛,沒有尸体。参加人范畴比通夜大点,通常朋友都可以报名参加。
离别典礼上,节目主持人撰写留念的祭文,家属的意味着通常念谢文完毕,步骤相对性简易。
这是普通日本人死后的基本处理步骤,但是显然不适合在国外的客死他乡的人。
死在外面的日本人尽可能的忽略掉安置和纳棺的步骤,但是有条件的则是会举办通夜。
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日本人的通夜和中国的守灵差不多,一来是为了告慰亡者,其次是担心死者是假死,防止有些人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这几个字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在现实中却经常发生。
很多人虽然表面上是死了,但是很可能是进入了假死状态,要是这个时候真把人立即埋了,或者是放入棺材里不管的话,那么这个人真有可能凉了。
所以人们就弄了这么一个步骤,将尸体在家里停放几天,而且还要时刻派人守着,防止亲人真的活过来。
当然了,对于马铮等人而言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他们之所以要待在珠林寺,其实就是为了摸清楚寺庙里的真实情况,好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情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