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2/2)
廖正阳还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商海帆,脸上的表情兴奋得像发现了金矿的淘金者,“不仅如此,骨书上的文字,还解开了另一个谜!徐巿东渡的去向。他既没有留在什么东海渔村,也没有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去到了日本,而是来到了这里。这个海洞!我想,不是徐巿本人,大概没有人知道这个结果吧!只可惜骨书上的文字并没有完。许是徐巿到洞中之后就仙逝了。否则,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惊天的发现……”
廖正阳正说得起劲儿,甲板的那头突然传来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
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汉书·艺文志》将它列入了杂家。
2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后,方士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住,可以求得长生不老药。始皇于是给了徐巿童男童女三千,金钱、百工以及大船,让他出海巡药。此记录可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李斯。秦国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淳于越,战国时齐国博士,秦朝时曾任仆射。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李斯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在刑场上,监刑官李斯和死囚淳于越互吐心声,阐明各自的人生观。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禄位,却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此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此记录可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4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候生自知秦始皇刚愎自用,仙药难求,于是逃离京城,不知下落。秦始皇知道以后,勃然大怒,派御史查案,并坑杀了相关的四百六十多名知识分子。这件事被史学家和三十四年发生的焚书事件合并起来,被称为“焚书坑儒”。此记录可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十八章扑朔迷离(1)
“擦!陈杰克,你他妈竟然偷水?”方勇一把抓住陈杰克的领子,把他从地上拎了起来。
“我,我没……没有!”陈杰克努力地想辩解,却因为口中含着水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怎么了?”闻南听见争执声,朝那边走了过去。商海帆也从站了起来,关注着势态的发展。
童童指着陈杰克说:“这个叔叔偷水喝!他坏!”
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其它人顿时喧哗了起来。虽然海洞之中有充足的鱼虾供人食用,可是淡水却是稀少之物。船上唯一的饮用水还是大家用洞顶的黑色珊瑚上滴下来的水凑出的一缸清水,放置在甲板下面的船舱里。
为了保证众人的饮水,上船的时候,大家就曾经规定过饮水的时间,还有饮水量。每个人在每天的第一顿饭前可以分得四分之一矿泉水瓶的水。这些水就是这个人一整天的饮用水。其它时间,任何人如果要多饮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