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节 法柱(3/4)
这在奴隶社会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为此他还颁布敕令,并命令将其刻在全国范围内的石碑、石柱上,以便让所有平民、奴隶和奴隶主能够看见。
阿育王一边在前人树立的柱子上刻下法敕,一边下令建造新的法柱。
这些被精心抛光、雕刻的法柱使用的是一种棕褐色砂岩,来自古印度东部孔雀王朝的都城巴连弗邑。
即今天巴特那附近一座位于丘纳尔的采石场,这里曾经似乎有一座集中的皇家作坊。
这些单根法柱通体平滑,柱身约高九米,体形由下往上微微收缩。
其柱头由倒置的钟状物、顶板、柱顶动物组成,并且是从整块石头中雕刻出来的。
而别墅群大门外这根石柱同样高约九米,上面座一着头全身石刻的狮子。
和印度国徽上的四狮形象石刻并不相同,却属同一时代,同一时期的石刻。
在来米国之前张一并不认识这玩艺,之所以认识,还是因为少校曾祖笔记里记载过一段话,这才引起张一突然想到这么多。
笔记原文段落一:“印度之行收获颇丰,但错失了阿育王的黄金饭盒,这让我的收获暗然失色。
又因风暴折断了大帆船的主桅杆,让我损失惨重,还好有一根来自印度神庙的石柱可以暂时代替主桅,不至于让我们迷失在大海上。”
笔记原文段落二:“历经千辛万苦,大帆船到达非洲大陆东部,却已经破败不堪,无法继续使用,于是我们买了新船,丢弃了旧船。
直到数十年后写这段笔记时我才意识到,那根被当作主桅的石柱,随旧船一起丢弃的石柱,很可能是来自阿育王时代的法柱时,这让我痛不欲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