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08(2/2)
“什么事?”
“你有没有办法把文勇带出去?”
林振华没听明白:“什么叫带出去?”
陈金福道:“就是带到城里的工厂里去做事。文勇这个孩子,聪明,有灵性,不管学什么东西,看一眼就会,手也灵巧。我带了他两年,他现在车工和铣工都能出师了。我现在想,他留在农机厂,太可惜了。农机厂也没什么好设备,平时就是做点修修补补的事情,也练不了手艺。再说,我这个人就是个工人,手里的技术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不像你林科长这样会讲。文勇留在我身边,我怕浪费掉了。”
林振华迟疑了一下,他看看杨文勇,问道:“文勇,你自己的想法呢?”
杨文勇不假思索地说道:“只要能挣到钱,能学到技术,我就愿意。”
“可是,你才15岁的人,一个人出去做事,会很苦的。”林振华吓唬他道。
杨文勇道:“我不怕苦。”
陈金福帮腔道:“林科长,这一点你放心,文勇是农村孩子,吃苦这一点,我是可以打包票的,肯定不会有问题。不过,我就是担心你能不能帮他找到地方,现在城里的待业青年也一大堆,哪里有单位肯接收农村孩子。”
林振华道:“这倒没有问题,我那边有个企业,我也能说上点话的,像文勇这种情况,给他安排一个工作没什么问题。”
“这么说,你答应了?”陈金福有些激动,显然,想把杨文勇弄出去做事这件事情,他已经考虑过很长时间了。这次求林振华帮忙,他其实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林振华竟然没有一口回绝。
“他还是个孩子,他父母那边,是什么想法?”
“我爸妈希望我出去做事。”杨文勇答道。
陈金福道:“他家负担重,如果文勇能够出去做事,家里少一个吃饭的,也能省下不少呢。如果挣的工资除了吃饭还能有点多,能贴补一下家里,那就更好了。”
“工资倒是没什么问题,只要能够出满全勤,保底工资也有40块钱吧。”林振华说道。
“有这么高的工资啊?”陈金福惊讶地问道,看那意思,恨不得自己也跟着林振华去了,“小林,文勇最多也就算个临时工吧,真有40块钱的工资?”
林振华道:“这个应当能保证吧,前提是遵守劳动纪律,不偷懒。”
“我不会的,我不会的。”杨文勇抢着说道,他用央求的口吻对林振华说:“细叔,你就带我去吧,我什么都听你的。我如果做错什么,你打我骂我都可以。”
林振华对于杨文勇也有几分看好,毕竟这小伙子才15岁的年龄,为人淳朴而又有灵性,如果给他一些机会,好好培养一下,说不定以后能够有所成就。林振华倒没有特别想过这个人对于自己有什么用,只是觉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那些有前途的人创造一个机会,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岑右军对于林振华带走杨文勇一事,也是十分赞成。林振华这一次来,给岑右军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岑右军觉得林振华似乎是变了一个人,不再像在部队里那样不成熟了,杨文勇跟着他出去,应当不会吃亏。岑右军对于自己的工人也像当年对待自己的兵一样关照,但凡能够给谁一些机会,他是不会反对的。
几天培训结束了,林振华也把几样产品的图纸全部画了出来,交给岑右军好好保管。有陈金福把关,这些产品应当是能够制造出来的,至于销路,那就看岑右新有没有这样的本事了。不过,林振华也留了一条后路,实在不行的时候,他亲自出马帮着推销一下,应当也会有些效果的。
林振华给永禾农机厂设计的这几个产品,都属于用料不多,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这与他自己生产电风扇的情况不同。电风扇挣钱,主要是拼数量,一年能搞出20万台来,就有上千万的收益。但这样的产品不适合于永禾农机厂,因为他们不可能从物资部门得到这样丰富的原材料。
这里涉及到的,其实是工业布局理论中的一些常识。在有资源的地方,或者是临近海边,物资运输比较方便的地方,适合于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像成规模的来料加工、装配等产业。而在资源缺乏、交通不便的地方,就只能是发展技术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在较少的生产资料上附加较多的价值。
永禾这个地方,交通并不方便,受政策限制,岑右军也不可能弄到太多的原材料,所以林振华给他设计的产品,都属于这种用料省、附加值高的产品。这类小机械,一台能够卖到几百块钱,其中材料的成本还不到两成。
永禾农机厂不到30名职工,一年的工资也就是一万出点头,再加5000元的承包费,只要能卖出30台这样的小机械,就能够盈亏平衡了。余下的再卖得多就是承包者的利润。
一切都安排妥当,林振华也得回江南省去了。临行前,他对岑右军交代道:“排长,你抓紧时间带嫂子去做手术吧。手术别在岳峰做了,去潭州做吧,我给你留的钱,应该够的。”
岑右军连连点头:“好的,好的,我也是这样打算的,潭州的医院技术更好一些。”
交代好了岑右军,林振华又偷偷地去找了田效兰,把500块钱塞给她,说道:“嫂子,我让排长带你去潭州做手术了,到潭州以后,你一定要拉排长去医院做一个假肢,挑最贵的做,钱如果不够,你上邮电局给我打电话去,我派人给你送到潭州。”
田效兰接过钱,感激地说道:“小林,你这一来,又是借钱,又是帮右军承包厂子,这可让我们两个人怎么感谢你好啊。”
林振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