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篇(5)(1/3)
国运之战
如乐毅所料,齐闵王亡宋,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诸侯:秦国。
秦国尊齐国为东帝,抬高齐闵王的地位。齐闵王不给面子也就算了,还号召诸侯伐秦。秦国惧怕诸侯之力,认怂了,取消帝号,还割地求和。对于秦国来说,这是耻辱。秦国记恨齐国,也开始战略反击,逐步削弱齐国的羽翼,并不失时机地打击齐国。当齐国亡宋,引发中原诸侯不满。秦国抓住机会反攻,借道韩、魏,出兵伐齐。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抓住机会,以蒙骜为将,借道韩、魏伐齐。秦国旗开得胜,击败齐军,并攻占了齐国河东九座城池。
齐国,这一败,就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原来,齐国也很脆弱,能够战胜。这是诸侯得出的共同观点。
第二个站出来反对的诸侯:赵国。
秦齐互相称帝,夹击赵国,导致齐赵两国友好的岁月,走到了尽头。齐国亡宋,也令赵国不快。秦齐交战,让赵国看到了机会。赵国出兵攻打齐国,也打赢了。
第三个按奈不住,站出来反对的诸侯:燕国。
燕昭王早就想打齐国,考虑到齐燕双方的状况,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当秦赵两国都打齐国,还打赢了。燕昭王坐不住了,对齐国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燕国也打赢了。
秦、赵、燕三国,都对齐国亡宋,表明了反对态度,也用武力攻伐齐国,取得了胜利。一系列惨败,让中原诸侯看到了齐国的脆弱。齐国看似强大,其实也是纸老虎。于是,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正在进行。这就是战国时代,重大的事件,以燕国为首,合纵诸侯伐齐。
现在就来介绍一下,燕、韩、赵、魏、秦五国合纵伐齐。
时间:公元前284年。
起因:齐国亡宋。
主导国:燕国。
发起人:燕昭王。
燕昭王振臂一呼,天下诸侯,会云集响应吗?
燕、赵、秦,三国对齐国已经发动了战争,他们站在统一战线,伐齐,一拍即合。魏国被秦国打,又被齐国欺负,也想打破僵局,出兵伐齐。韩国见诸侯都打齐国,也踊跃参加。楚国态度不明,也驻扎大量军队在淮北之地。
三晋、燕国、秦国结盟,约好时日,出兵伐秦。
燕昭王等待这一天,等了三十年。又有诸侯相助,信心大增。齐国欺负燕国的那些事,他要一次性拿回来。此时,不雪耻,更待何时。
于是,燕昭王搞出了声势浩大的动静,筑高台,拜乐毅为上将军,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鼓舞士气,起兵二十万南下伐齐。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之师南下,大举进攻齐国。这就是战国史上有名的事件:乐毅率五国之师伐齐。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五国伐齐,是以燕国为主?
按理说,燕国综合国力,比不上秦、赵。燕国怎么成为了五国伐齐的发起者?
现在,我们来看一份名单,这个时期,五国的君王:
燕国:燕昭王,公元前335年出生,公元前312年继位。
赵国:赵惠文王,公元前309年出生,公元前299继位。
秦国: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出生,公元前306年继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