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首篇(4)(1/3)
五国伐秦
离秦奔魏,弃魏入韩,这对公孙衍来说,无疑是很严重的打击。普通人面对打击,会萎靡不振,没有站起来的信念。然,公孙衍越战越勇,没有因此倒下,更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
随着公孙衍弃魏入韩,象征着公孙衍五国相王,合纵诸侯的运动失败。
那么,为什么公孙衍会离开魏国?这里也有以下观点:
1、秦国和楚国用武力打败魏国,驱逐公孙衍这个危险人物。(公孙衍的合纵之才让诸侯害怕。)
2、魏惠王推卸责任。(魏惠王屡战屡败,为了平息国人的愤怒,只能将锅甩给公孙衍。)
3、张仪的排挤、打压。(五国相王,也让张仪在秦国混不下去,才来到魏国发展。张仪凭借在秦国的表现,又有秦惠文王做为后盾,当上了魏相。处处打压反对秦国的人。)
4、公孙衍主动离开。(公孙衍没有让魏国变强,反而带来灾祸。为了不让魏惠王为难,主动选择离开。)
总之,公孙衍离开魏国,有内在的原因(无脸面对魏国君臣),也有外在的原因(秦、楚诸侯施压,张仪排挤,魏惠王甩锅,朝臣逼迫)。一个拥有济世安邦,其计谋足以撼动山岳的男人,就这样被逼走了。
那么,魏国混不下去了。公孙衍会选择去哪国?这个答案很令人意外:韩国。
公孙衍选择韩国,我想也有以下原因:
1、公孙衍个人的选择:继续守护三晋同盟。
2、韩国需要公孙衍这样的人才。尤其是韩宣惠王,很想回到韩昭侯巅峰时代。
3、新郑离大梁近,公孙衍为返回魏国做准备。
公孙衍从魏国去秦国,一战成名之后,从秦国回到魏国。去了魏国,首倡合纵,伐赵伐楚,再显纵横之才。公孙衍从魏国去了韩国,又会有怎样的待遇?
答案:得到了韩宣惠王超规格的待遇。
这里有个问题:魏国的实力比韩国强,魏国不敢留的人,魏惠王不敢要的人。韩国敢留,韩宣惠王敢要。韩宣惠王为什么敢收留公孙衍,他就不怕遭到秦、楚两国的军事打击?
我想有以下原因:
1、公孙衍在中原诸侯有很高的威望。(名声好。)
2、韩宣惠王急需摆脱韩国的困境,振兴国力。(韩国需要人才)
3、韩宣惠王不是软弱之君,不惧秦国。
公孙衍入韩,得到了韩宣惠王超规格的待遇,并负责韩国改革,以及训练新军。也就是说,公孙衍入韩,也干起了老本行:当将军。
公孙衍在韩国,也是尽心尽责,并没有荒废度日。五国相王,合纵诸侯,虽然失败了。但,公孙衍依旧维持三晋合纵。尤其是加强与赵国之间的盟友关系。所以,公孙衍入韩之后,静待时机的同时,又干了三件事:
1、训练新军,助韩强国。
2、结盟赵国:区鼠会盟。
3、维护三晋之盟:韩赵联姻,龙台相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