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阅卷(2/2)
下一个官员早已被前一个青衣官员勾起了好奇心,便看着面前,竟惊叹道“这句极好!”
接连两个阅卷官的失态,让台上的刘文远和彭季都是惊了起来,顿时二人充满好奇,似乎也想要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
很快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接连失态。
刘文远和彭季便坐不住了,下来走到第六位阅卷官面前,取出一中一张,恰好是第二张卷子。
便看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
“虽然破题精妙,但文采过于平庸,虽偶有一两佳句,但如此也算不上绝对佳作,你等何至于失态到如此地步。”
刘文远略微感觉不满,却见前几位阅卷官相互望了一眼说道“大人,您看一下第一卷。”
刘文远看向他们目光,便拿起此人第一张卷子。
上面理论试题都写的很好,已经是完全是标准答案,但即便如此也没必要到失态地步,只能说此人理论功夫很好罢了。
便看到底下,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嗯,卧槽!
刘文远瞬间惊呆,这句诗让自己顿时看出来此人一种境界,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超高境界。
“妙,妙。”
他总算知道为何阅卷官接连失态,就冲此诗句,那也是文学大作。
他可以断定,这篇诗句若真是此人所做,定会风靡起来。
刘文远微微点头,却没注意彭季早已看见,更是脸上心花怒放。
“此诗真可谓是让人心旷神怡,老夫历年阅卷至今,还从未见过如此好诗。”
一名阅卷官感叹起来。
“只可惜此人策论方面功底不是扎实透,但破题新颖,乃是独一人,尤其这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妙不可言,让老夫忽然有一种热血沸腾。”
另外一名阅卷官感叹起来。
刘文远摇了摇头,说道“这才阅卷了三分之一,汝等竟如此失态,待到后面再议。”
便径直回到座位,不过依然在咀嚼刚刚看的诗句,一时之间竟回味无穷。
很快,整理到大半夜后,七名阅卷官已经整理了四十余套卷子上了刘文远和彭季的桌上,此时他们七人可谓是擦了擦汗,可以轮到他们休息了。
刘文远看着面前的试卷,一一打着分数。
不过明显在时务论方面,他停顿很久。
每看过一人,只得微微叹气。
大多都是歌颂县太爷治理有方,提出意见的凤毛麟角。
这不是刘文远出题的本意,他并不是想听歌颂的。
“嗯?”
刘文远忽然惊异一声。
便在一处卷子停顿下来。
这份卷子他看的格外仔细,良久,刘文远抬起头,眺望远方,倒是闭目起来。
“有意思,城中泼皮,官府干预。”
刘文远忽然自己说了起话来,他作为泽元县县令自然对泽元县了如指掌。
县城以及下辖镇村人口有二十余万,可以说是安平郡人口大县,但人物构成很是不同,其中提到的泼皮,乃是乡村和县中一些游手好闲之人,这些人或多或少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又或者败光家业,一个个游手好闲。
刘文远知道这些泼皮懒汉大概占到了全县四千人左右,分布在城中和各个乡镇。
甚至还提到了官府如何干预,比如发田地,按规定让他交收成。还列举了一年田产可带来多少收益,收税能收多少。
并罗列了不少措施,比如引领客商,又比如各处站岗值班,可以将不少城中官兵和衙役做的事情分散出来,并可以让这些官兵和衙役往更多需要的地方。
刘文远很是注重,因为他每年因为人手不足,向郡城申请数百官兵,那中间的开销多少他自己一清二楚。
常年为官的他,当场明白这篇时务论,是真真切切的对自己当下政绩有突出贡献的。
因为全文奉行一句话,积少成多。
若是一人创造一两税收,四千人便是四千余两,这笔财富让县收入增添两三分是完全可行的。
刘文远不免内心道好,更是要拍案叫绝,便看向此人前两张卷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正是那篇名诗之主。
“有意思!”
刘文远毫不吝啬的道了出来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