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案首(1/2)
“大人,您这是?”
彭季拱手询问道,刘文远面带微笑,便说道“没什么,便是觉得一篇文章甚是不错。”
说罢打了分数后,便递给了彭季。
彭季看向试卷,便明白那是刚刚自己看到的,第一篇可以说刘文远给了十分,而第二篇功底不是很好,但方方面面,无论破题还是陈述,都十分巧妙,刘文远给了八分也是理当如此。
再看到最后一篇时务论,洋洋洒洒,彭季便明白刘文远为何如此兴奋,时务论,基本都是县令自己出题,方便自己更好的集思广益,我朝科举制不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吗。
看着刘文远给了十分,彭季也不好鸡蛋里挑骨头,毕竟大家相识多年,没必要为一张卷子做出不理智行为。
彭季也是三张卷子给了和刘文远一模一样的分数。
很快,四十来张卷子很快被阅卷完毕,经过一名官员初步统计分数后。
便拱手呈上暂拟榜单。
“嗯?”
刘文远内心一惊,那篇名诗试卷竟恰好成为第一名。
便问道“是否错了?”
下面阅卷官连说不敢,便解释起来。
原来虽然此人第二篇策论,功底不是很足,但依旧占了八分。场上不乏有第二篇满十分的人,但无论第一篇或者第三篇考试,分数都或多或少少了一两分。
以此类推,恰好这份卷子主人便因有四个满分十分,两个八分直接占据总分第一。
刘文远点头称是,总分第一,那便无疑虑。
便让人誊写榜单。
待那份名诗卷子名字誊写上去后,刘文远看着名字,赵富贵。便取来此人相关资料。
“嗯?竟然只有十四岁。”
刘文远内心一惊,惊叹此人之年轻。
“大人,难怪此人策论功底略有不足,不过老夫十四岁时候还没这么好的功底呢。”
一名阅卷官点头说道。
此时场上所有人均是明白为何此人第二场策论分数较低。
刘文远不置可否,便说道“不过此人十四便见识不凡,也是少见,时候不早了,榜单拟好便准备一早放出去吧。啧啧啧,本县竟在在任期间有一名如此年轻案首,这在泽元县史上也是百年难遇。”
刘文远拍手称赞,便打着哈欠,与众人告别离去。
到达门外,便招手示意,一旁角落,很快有一名侍从过来,刘文远吩咐道“待到放榜结束,你私下安排那位叫赵富贵的到老地方见我。”
那人连连称是,刘文远便大摇大摆离开而去。
翌日清晨,早已有人群从县城四面八方涌向考场门外。
今日,便是重要的日子,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县试全县知。
此刻的赵富贵却和张恒等人酩酊大醉,倒在房内。
考场外,人山人海,一队队官兵立刻维持好现场秩序,便见其中一名青衣官员缓缓走向一块木牌中,贴上榜单,便大声说道“此乃本次县试,诸君榜单,诸位大可观看。”
说罢,便伸手招呼官兵离开。
众人立刻涌上去,看着榜单排名。
榜单只排名前五十的人,依旧是分甲榜乙榜。甲榜二十,乙榜三十。
甲榜二十便是妥妥的秀才,也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而乙榜便是成绩也算佼佼者,但还差一段距离。
当然也是为了杜绝每次一堆人提出阅卷不公,列出乙榜三十人,便足以展现出差距,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中了,中了,第十八!”
一名书生人群中不断呐喊,众人闻言,望向这人第十八名字,不免一一发自内心道喜。
“兄台学富五车,我等佩服。”
“不知兄台可否赏脸,在下有一些题目想请教。”
“兄台可否娶妻,家有一妹。”
种种话语瞬间弥漫在考场外。
很快,所有人都确定名额,却迟迟不见第一名赵富贵。
“案首呢?我等怎不见案首?”便有人提出,他们看着赵富贵,嗯,这人是谁,考了许久从未听过有这号人物。
“此人我有些熟悉,好像是今年乡试甲榜第一。”
便有参加过乡试的人叫喊着。
“什么,才参加乡试就甲榜第一?这人也许十六都未到,如此小儿,竟能成为案首?”
便有落榜之人开始趁机兴风作浪起来,甚至乙榜的人也开始不服,要知道,挤掉一个甲榜,乙榜最有可能上去一个。
“我要看卷!科举不公,我们一起去县衙找县太爷申诉。”
便有人乙榜第一的韩永第一个举手。
“兄台所言甚是!”
“韩兄此言大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