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2)
郭嘉饮尽杯中酒:“嘉给文若起过一个绰号,叫人牙子。他是第一个看好明公的人,还把我们这些同乡都卖了。文若决定举荐嘉的时候,很不放心嘉的浪子习气,用手抚着嘉的背,说:‘一定要服从曹使君的调遣,奉孝,记住了吗?’不止嘉一人,还有好几个都被他叮嘱过。”
曹-cao-心中涌起一阵感动,他是宦官之后,一向被士族看不起。很难说有多少士子是因为荀彧,才肯投效他。
然而下一刻,感动就变成了暴怒。
只见郭嘉勾起唇角,露出一个邪气的笑容:“不要问嘉,为什么连文若叮嘱别人的话都知道,因为嘉和文若,是睡过的交情,枕边之人,自然无话不谈。”
曹-cao-怒极反笑,恨不得把这浪子的心挖出来看一看:“好,好,好!文若是你枕边之人,那孤算什么?”
郭嘉满不在乎:“明公的自称是孤,高处不胜寒,这就注定了没有人能陪您走到最后。”
君臣之间,没有真正的平等,不平等,就没有dú • lì的人格,感情这种事,如果一方不能dú • lì,依附于另一方,一时的恩爱很容易,一世都不离不弃却很难,若是后来相负,到底意难平。据说曹-cao-的男宠是孔桂,与其说孔桂爱慕曹-cao-,还不如说他爱锦衣玉食,和各种赏赐。
曹-cao-:无视我的情诗,在棋盘上虐我,和文若相好,还要捅刀子提醒我是孤家寡人,就这样,我还舍不得动他一根手指头,是不是有病?
第137章一个承诺
最近几天,不知什么原因,曹-cao-喜怒无常。一众掾属都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揪住错漏,当众挨板子。
校事官赵达没有辜负郭嘉送给他的小人评价,揣摩出曹-cao-心情不好和荀彧有关,就收集了荀彧的堂兄荀悦的著作《申鉴》,细细查看,还真发现了问题:荀悦的言论简直就是在针对曹-cao-。
《申鉴》一共五篇,强调仁政,认为执政的大臣应该遵循“三顺”:一曰心顺,二曰职顺,三曰道顺。这明摆着是看不惯曹-cao-的“霸府”。
再看荀悦的《汉纪》,这是他给天子刘协讲解《汉书》,为了让刘协弄明白这本纪传体史书的时间线,特意用编年体重抄《汉书》、编撰而成的书。这本《汉纪》更了不得,大肆宣扬汉朝的文治武功,字字句句都是在渴盼复兴汉室。
赵达试探着把《申鉴》和《汉纪》呈给曹-cao-阅览。
这是投石问路,如果曹-cao-借机处置了荀悦,就说明曹-cao-想动荀氏,那下一步自然是想法子诬陷荀彧。
曹-cao-看完《申鉴》,脸色-yin-晴不定。又翻开竹简,看见《汉纪》的序言一一“拨乱反正,统武兴文,永惟祖宗之宏业,思光启乎万嗣。”
这是希望刘协借鉴历史经验,扳倒权臣,保住祖宗的基业呢。
曹-cao-将竹简丢在地上,压着怒气。郭嘉说过,最佩服他的胸襟气量,他总不能才知道荀彧和郭嘉的关系,就很没有气量的去找荀氏的晦气。
赵达察颜观色,猜测曹-cao-的确对荀氏颇为忌惮,说:“陛下颇好文学,上个月望日(十五月圆之日),荀令君、荀侍中(荀悦)和孔少府(孔融)进宫为陛下侍讲,通宵达旦。”
不料曹-cao-突然轻踢他一脚,笑道:“仲豫(荀悦)的文章辞简事详,论辨精美,不愧是荀家的人。你这狗东西,要是写写文章、讲讲汉史也会获罪,谁还敢为孤效力?孤给你指一条明路,这些个世家子弟,孔文举(孔融)最是不知死活,你看着办。”
孔融多次轻侮曹-cao-,而且行迹可疑,他每次喝酒,非要让替刘协守卫宫门的虎贲士坐在身旁,嘀嘀咕咕,也不知说些什么。
赵达挨了一脚,一脸谄笑:“明公放心,鄙人一定竭尽所能。”
十一月,天寒地冻,河水结冰。曹-cao-发兵幽州,讨伐袁尚。曹昂代理冀州牧,留守邺城。
袁尚不敢迎战,携十万部众逃亡。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的外甥)趁着曹-cao-出征在外,秘密调兵遣将,谋划偷袭邺城。
荀彧的兄长荀衍担任监军校尉,发现高干的异动,带兵诛杀高干和他的部下,因功封为列侯。
至此,河北平定。
郭嘉直翻白眼:荀氏子弟,要数休若(荀衍)最脑残。一个小小的校尉,就能杀尽并州刺史高干的叛军,这让曹-cao-怎么想?如此有能耐的下属,还不在掌控之中……
一时之间,荀氏一门,三位列侯,显赫无双。当年颍川书院的四才、三奇、双怪,除了胡昭,其他人都在曹-cao-的麾下做事,以荀氏为首的颍川士子,几乎包揽了所有军政要务。
曹-cao-心生忌惮,关起门来,和董昭密谈了两个时辰。最终决定:让荀攸留守后方,跟荀彧一起居中持重,分走荀彧的一部分权力。荀衍转任参军,等于是被剥夺了兵权。陈群外放县令,辛毗担任闲散议郎。
当然,这些颍川名士都是一等一的能人,一言兴邦,一言乱国,一言救命,一言shā • rén。决不能冷落他们,寒了人心。曹昂对辛毗和陈群嘘寒问暖,冀州的政务,都和他们商量着办。曹丕像侍奉先生一样,侍奉荀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