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2)
这时候,就需要曹-cao-做出明智的选择。曹-cao-偶尔也会犯迷糊,不知道该怎么办,有胆识分析最佳谋略,协助曹-cao-下决断的人,只有郭嘉。如果决策失误,郭嘉是要承担责任的,别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胆量。
袁绍那边,常常一件事讨论好多次,仍然定不下来。就是因为一堆谋臣给他出各种主意,却没有像郭嘉这样能够洞悉全局、冷静又敏锐的奇佐,帮他分析判断应该怎么决策。
不当主公,永远都不会知道:面对二三四…六七八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计谋,然而都只是推论,听上去谁都有理,却必须多选一的时候,有多糟心。
就算是把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那么憋屈的事,说话比较有技巧的郭嘉,也会让曹-cao-觉得更容易接受。
陈群是个很正派的人,他弹劾郭嘉的一些小毛病,比如不按时点卯、在官署哼唱小曲儿、乱穿衣裳什么的,也都属实。
郭嘉不拘礼仪,有时不穿官服就跑来办公,有时穿了官服却没系绶带,有时连进贤冠也不戴,折扇纶巾,就四处晃荡。
这年头,当官讲究汉官威仪,文武百官的礼仪、服制,朝廷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官服,所有文官都是样式相同的黑色袍服,相似的峨冠博带,怎么区分官员的品秩呢?主要看绶带的颜色。
三公、彻侯系紫色绶带,佩金印。九卿以及二千石的官员系青色绶带,佩银印。二千石以下、四百石以上的官员,系黑色绶带,佩铜印。四百石、及以下系黄色绶带,佩铜印。
遇上郭嘉这种连绶带都不系的浪子,得嘞,彻底抓瞎。
郭嘉的行为当然不合法度,犯规违纪,不过都不是什么大事。
东曹主外:负责官员选拔,出使聘问。
西曹主内:负责督课属吏,谏诤议论。
西曹掾陈辟,相当于风纪委员,职责所在,不点名批评郭嘉才不合常理呢。
其实,郭嘉迟到早退,并不是因为散漫,故意偷懒。他掌管着线人署,有很多事,不方便在官署中处理。他只是办公的时间比较灵活自由,该做的事一样也没有耽误过。
曹-cao-就纳闷了:同样是世家子弟、教养良好、道德楷模,荀彧十分欣赏郭嘉的率-xing-洒脱,和荀彧谈天说地,只要稍加引导,话题就能自然而然地歪到郭嘉身上。陈群却极其厌恶郭嘉的放浪不羁,见面必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为这些小毛病处罚郭嘉,是不可能的。
对曹-cao-来说:料事如神的军师祭酒,会忘记系官服的绶带,一边哼唱着“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一边批阅文书,反而显得格外可爱呢。
有缺点,才有人味,像荀彧那样太完美的存在,让曹-cao-只敢远观,哪怕近在咫尺,也仿佛隔着不可逾越的天堑。
那是宦官子孙仰望世家公子的卑微。曹-cao-早些年四处碰壁,就是由于阉宦遗丑的身份,无法被士大夫认可。是荀彧以君子如玉、雅正端方的形象,凭借着荀氏家族在士族中的影响力,为他招揽人才,扭转乾坤。
郭嘉和陈群又拌嘴了,这一回,是陈群找上门。
军师祭酒在一间单独的小厅堂中办公,不过郭嘉并不是一个人在处理公务,他还有几个副手,比如书佐、计吏、参军等。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郭嘉官职低微,只是司空幕僚,所以没什么权力。在担任军师祭酒之前,郭嘉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朝廷的军政大权,都牢牢地控制在曹-cao-的手中,小皇帝刘协就是一个吉祥物。和曹-cao-一样位列三公的司徒赵温,基本无权插手任何政事,朝廷官职多是虚设,官职和实际权力并不对等。
《后汉书》中记载: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用四个字概括,就叫“曹魏霸府”。
曹-cao-这个超级权臣的司空幕府,形成了严密的权力体系,已经取代了朝廷的作用。比如司空东曹掾,四百石的小官,目前正战战兢兢地掌管着整个朝廷的官吏升迁、罢免、选举。
看官职推测权力,并不适用于时下的朝局。
所以郭嘉的案头,不仅有战略部署机密、战术安排、待办的军务、需要审核的军中将士的赏罚文书,也有最新的朝政动态、官员职务变动信息、各地的战略物资(粮食等)的储备报告等等。
郭嘉的官职是真小,但由于曹-cao-的信任和倚重,他经手的很多公务,已经远远地超出军师祭酒原本的职权范围,位卑权重,大约就是这样。
话说,某浪子处理完公务,看时辰还早。一边看官方的邸报,一边随口哼哼:“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陈群突然进来,干咳一声。
郭嘉还在哼小曲儿:“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