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177

分节阅读 177(3/4)

目录

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17),

作庙翼翼(18)。

肆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歝(18)。

誉髦斯士(19)。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齐(zhai):端庄。大任:太任,指周文王的母亲。②媚:敬爱。周姜:太姜,周文王的祖母。③京室:周王室。(4)人姒(si):太似,指周文王的妻子。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名声。(5)则百斯男:意思是说子孙众多。(6)惠:孝顺。宗公:宗庙的先人。(7)时:是。罔,无(8)恫(tong):伤痛(9)刑:法则,这中指做典范。寡妻:周义上的正妻。(10)御:治理。(11)雝雝:和谐的样子。宫:家。(12)肃肃:庄严恭敬的样子。(13)不显:丕显,指国家大事。临:视察。(14)射:不明显,隐蔽。保:提防,警惕。(15)肆:因此,所以。戎疾:大灾难。不: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殄(tian):断绝。(16)烈假:指大病。瑕:过,去。(17)入:容纳,采纳。(18)歝(yi):厌倦。(19)誉;同“豫”,乐于。髦:选拔。

【译文】

仪态端庄的太任,

就是文王的母亲。

德高敬重的太姜,

做了王室的主妇。

太姒继承好名声,

养育了众多的子孙。

文王孝敬先祖宗,

神灵对他没怨恨。

神灵不使他伤痛,

为了家人做表率。

自己兄弟也守法,

以此治理国和家。

文王在家很和睦,

宗庙祭祀也恭敬。

国家大事亲视察,

隐蔽小事也警惕。

古今大难已断绝,

大病灾难不再有。

听到善言就采用,

下臣进谏便采纳。

故今成人德高尚,

弟子孩童可造就。

文王诲人永不倦,

乐于选拔好人才。

【读解】

人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此话的意思是说领头的人总是跟随的众人效法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对众人有看直接影响。好榜样会产生好影响,坏榜样会产生坏影响。因此领头的人与普通人就有了差别:普通人有时可以不顾及影响问题而随心所欲,而领导者则必须考虑影响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应当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即使是细小的枝节问题,也得从大处着眼来考虑和处置。

周文王被誉为一代圣贤君主。这首祭祀他得乐歌,再赞颂他得美德得同时,也顺带赞颂了他得祖母、母亲、和妻子,让人感到家庭中的美德似乎像遗传似地代代相传。

当然,美好的德行肯定不会像传宗接代似地遗传。但是,良好的德行环境,宗会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宗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这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子们的祖先对这一点尤其看重,既反反复复讲述这个道理,又搜寻罗列例证,使得这方面的观念在生活于这种文化传统之中的人们心目中已牢牢地扎下了根。

中国历史上能像周文王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君主大概不多,这样他的榜样便显得特别可贵。榜样不多的事实也表明,美德无法靠遗传获得,同时,它促使我们反思榜样不多的原因。

身处高位的人,尤其是在权利顶峰的人,大概很难抵御权利的巨大诱惑与冲击力,特别是在传统的世袭制度之中,权利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似乎是上天的特别恩赐,不经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得来轻易得东西,用起来便也轻易。运用权利获得了好处的结果,-可以反过来刺激更大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岂有不滥用权利的道理。也许,周文王与其他做不了表率的君主的差别,正在于他知道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吧。

------------------

灵台

——与民同乐的君主有几多

【原文】

经始灵台(1),

经之营之(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