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7(4/4)
人一旦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大概便不可救药了。微子身为纣王的长兄,照理说,胳膊肘肯定是向纣王弯的。他多次劝阻纣王,纣王不予理睬。自己的亲属尚且如此,何况外人呢?大臣梅伯看到纣王与妲己终日沉迷于淫乐,进宫规劝纣王,惹得纣王大怒,本想以“金瓜击顶”处死,结果却死在妲己想出的“炮烙”之下。
纣王为什么能够为所欲为,一意孤行?这是值得深思的。表面上的理由可以说出一些,比如纣王的残暴,比如妲己的使坏,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当一个人独揽大权而不受任何制约之时,就会造成殷纣王时代的情形。应当说,是政治制度本身,造就了纣王。即使不是纣王,也会有别的什么王。所以,悲剧是制度的悲剧,而不是性格的悲剧。
就微子而言,既然不能力挽狂澜,既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出逃肯定是上策。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出逃本身是人生的一种出路,一种境遇。出逃的直接原因往往是迫不得已,表面上看似乎是消极的选择,实际上却是十分明智的。暴君专制一时难以推翻,以出逃保存自己,等待契机出现。婚姻的城堡让人窒息,让人感受不到温馨、快乐和恩爱,逃出城堡寻求新的生活便是上佳选择。在一个工作环境中陷入困境,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四面楚歌,这时就应考虑以出逃来摆脱困境。面对强大敌人的正面进攻难以抗拒,当然也可以用出逃来暂时回避,寻找别的办法来打击敌人。
所以,出逃不是耻辱,更不是背叛,而是个体应有的自主的主动选择,是一种人生策略和智慧。máo • zé • dōng游击战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不就是这样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直到把敌人拖垮,打垮。
------------------
得道多助
【原文】
时甲子昧爽②,王朝至于商郊牧野③,乃誓。王左杖黄钺(4),右秉白族以麾(5),曰:“逖矣(6),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7),司徒、司马、司空(8),亚旅、师氏(9),千夫长、百夫长(10),及庸(11)。蜀(12)、羌(13)、髦(14)、微(15)、卢(16)、彭(17)、濮人(18)。称尔戈(19),比尔干(20),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21);牝鸡之晨,惟家之索(22)。’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23),昏弃厥肆把弗答(24),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25),乃惟四方之多罪道逃(26),是崇是长(27),是信是使(28),是以为大夫卿土。俾暴虐于百姓(29),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30)。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31),乃止齐焉(32)。夫子勖哉(33)!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34),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35),如虎如貔(36),如熊如罴(37),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38),勖哉夫子!尔所弗勖(39),其于尔躬有戮(40)!”
【注释】
①《牧誓》是公元前1066年2月周武王伐纣、在与纣王决战前的誓师辞。牧指牧野,在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南七十里。这次决战以周武王大胜、殷王朝覆灭告终。在这篇誓辞中,周武王勉励军土和助战的诸侯勇往直前。②甲子:甲子日。按周历计算,这一天是周武王即位后第十三年的二月五日。昧爽: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③王:指周武王。朝:早晨。商郊:商朝都城朝歌的远郊。④杖:拿着。黄钺(yUe):铜制大斧。⑤秉:持。麾(mao):装饰着牛尾的旗。麾:指挥。(6)逖(ti):远。(7)冢(zong):大。冢君:对邦国君主的尊称。御事:邦国的治事大臣。(8)司徒、司马、司空:古代官名。司徒管理臣民,司马管理军队,司空管理国土。(9)亚旅:官名,上大夫。师氏:官名,中大夫。(10)千夫长:官名,师帅。百夫长:官名,旅帅。@庸:西南方诸侯国,在今天湖北房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