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2/2)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①亡:无。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读解】
“日知其所亡”是知新;“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两方面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温故而知新”(《为政》)的意思。
从心理状态上来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又是孔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的写照。
子夏手中所棒的,原本是圣人的“衣钵”,儒学可真是劝学之学。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论是从方法还是心态上来说,我们今天所宣传而要求于学生们的,也还是与儒学的精神相通的吧!
------------------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读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屯切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罢了。
------------------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原文】
子夏曰:“百工居肆①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①肆:店铺、作坊。
【译文】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达到道。”
【读解】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出状元也罢,非状元也罢,总有他从事这种行业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所以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你要做一个工匠,总得进入一个店铺或作坊,在那里锻炼你的手艺,做成你的产品。同样的道理,你要做一个君子,要实现你的理想,达到你心目中的“道”,那也得有一定的修炼手段和方式,这就是学习。所以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不学则一事无成。
说到底,还是劝大家学习。
我们补充一句,就叫做:
“学习,学习,再学习。
------------------
小人文过饰非
【原文】
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①。”
【注释】
①文:文饰,掩盖。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读解】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是圣贤也仍然要犯错误。关键是看你对待犯错误的态度,就从这态度上又可以看出你的品德修养。孔子已经反复说过:“过则匆惮改。”(《学而》)、《子罕》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都是要求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这里子夏又从反面告诉我们:“小人之过也必丸”小人犯了错误是一定会文过饰非,不愿意承认的。这种不愿意承认的心理,我们在《卫灵公》篇的读解里已经分析过,一方面是面子问题,由于不好意思而加以俺饰,另一方面是心存侥幸,以为人家发现不了而加以掩饰。结果往往是欲盖弥彰,自欺欺人,在错误的泥坑里越陷越深,以至达到不能自拔的程度。
所以,当你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犯了什么错误时,一定要想想自己是要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如果不做小人,那就不要文过饰非,而要勇于承认并加以改正。
------------------
君子有三变
【原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①,即②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注释】
①俨然:庄重。②即:接近。
【译文】
子夏说:“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非常庄重,接近后却感到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很严厉。”
【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