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3/4)
------------------
思不出其位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不越出自己的职位。”
【读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在《泰伯》篇里孔子已经说过。之所以在这里重复出现,是因为它与“君子思不出其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了。
不过,谋其政也应“思不出其位”,不越出自己的职位范围考虑问题。
说穿了,还是做冬瓜就考虑冬瓜的问题,做西瓜就考虑西瓜的问题。
或者如鲁迅先生的冷嘲热讽:
“奴隶只能奉行,不许言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这就是‘思不出其位。’……一乱说,便是‘越俎代谋’,当然‘罪有应得’。倘自以为是‘忠而获咎’,那不过是自己的糊涂。”(《且介亭杂文·隔膜》)
若要找这样“糊涂”的人,那可真是比比皆是,很多人为此丢官葬送前程自己还不知道是为什么哩。
------------------
胸襟宽广而明察
【原文】
子曰:“不逆①诈,不亿②不信,抑③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①逆:预先揣度。②亿:同“臆”,猜测。③抑:可是。
【译文】
孔子说:“不预先揣度别人的欺诈,不凭空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却又能及早发觉欺诈与不诚实。这样的人是贤者了吧!”
【读解】
不轻易去猜测揣度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是胸襟宽广的表现;却又能及早发觉欺诈与不诚实是明察秋毫的睿智。
能够做到这两方面,当然是贤者了,而且是大大的贤者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