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59

分节阅读 59(1/2)

目录

要骄傲吝啬,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读解】

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

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圣人连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才。

如果二者不可得兼,德是熊掌,才是鱼,孟子舍鱼而取熊掌,圣人合才而取德。

今天我们的用人之道,我们选拔和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似乎依然坚持的是这个原则。当然,其德和才的内涵都已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周公本人,不但不骄不吝,而且是谦逊大度的典范,“这也是人所共知而勿庸赘言的了。

------------------

读书不为稻粱谋

【原文】

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

【注释】

①至:这里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读解】

所谓“学而优则仕”,(《子张》)一般读书人想望当官吃俸禄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孔子的学生,也有“子张学干禄”,专门来向孔子学习当官吃俸禄的技巧。不过,在孔子看来,学习目的还是纯洁一点好,“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为学问而学问,在求学中得到乐趣,胜过把读书当作敲门砖,胜过读书为了找职业,为了升官发财的观点。

但事实上,古往今来,没有几个为读书而读书的人。过去的时代读书是为了金榜题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读书可以做官,做官可以发财。今天废除了科举制度,读书不一定可以做官了,但小学读了读中学,中学读了读大学,不外乎是为了找一个好的职业。如果找不到,就大学读了再读研究生,目的也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职业。一旦找到了,绝没有人再对什么博士、博士后的,那多苦寒!另一种极端是,既然读书也不外乎是为了找到一个好一点的职业,为了挣钱发财,那只要能挣钱,能发财,又何必读什么劳什子的书呢?所以,不少家长让孩子中学毕业(甚至不用毕业)就跟老子一起做生意、赚大钱,于是又生出“读书无用”的观点。其实,无论是“读书做官(发财)论”还是“读书无用论”、对于读书的目的认识都是一致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至于谷”,读书都为稻粱谋。

或许正是因为早在孔子的时代大家读书就已经是为了“至于谷”,所以孔子才感叹说“不至于谷”是难能可贵的罢。

------------------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①。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人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①善道:正确的学说,引申为真理。②见:同“现”。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坚持真理至死不渝。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dòng • luàn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实现抱负,天下政治黑暗就隐退。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却富贵,也是耻辱。”

【读解】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实际上还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只不过联系到学与守,贫贱与富贵作了更深入的阐发,使之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境界罢了。

说来也是,朗朗乾坤,太平盛世,人人奔小康,求大同,你怎么会贫且贱呢?敢情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罢了。

相反,政治黑暗,世道昏乱,打砸抢抄抓害得人人自危,个个不安.你却大富大贵,不是一个吃黑钱、发横财的暴发户才怪。

在正人君子看来,以上两种情况都是耻辱。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

【读解】

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不在其位不了解情况,隔行如隔山,谈论起来于事无补,反而添乱,还是素其位而行,安宁本分为好。做冬瓜就考虑冬瓜外问题,做西瓜就考虑西瓜的问题。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原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像老赶不上一样,还生怕把学到的东西又丢掉了

【读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