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46

分节阅读 46(1/3)

目录

话艺术。如果同今天的话来说,孔子的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既要恭敬虔诚,又不铺张浪费呢?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其: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这里到底是代指父母还是儿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

【读解】

乍一看来,孔予的回答真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味道。人家问什么是孝。他却回答说父母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但我们稍加体会,就会发现圣人真是和平常人不一般,他的回答实际上非常深刻而精妙,依然是微言大义,他的意思是说“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吧!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说穿了,所谓孝不外乎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的焦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这就是孝。这种心情,这种幼时躺在病床上望着爸爸妈妈满怀爱怜地为自己喂汤喂药的温馨体验,不是时常在我们的脑际紫回,在文学家的笔端流淌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子游:孔子的学主,姓言名偃,子子游。至于:就连,就是,表示提到另一付事。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是指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

【读解】

与回答盂挞子和孟武伯父子不同,孔子对学生的问题不再是含含糊糊地说隐语,而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了。孝道的根本不在于赡养父母,而在于要有孝心。没有孝心,仅仅是无可奈何地尽责任,那所谓的赡养就与饲养家禽牲畜没有什么区别了。当今社会,经济发达,吃穿方面的赡养问题日益退居次要地住,老父老母所期望于子女的,更是心到而已。另一方面,宠猫宠狗之风盛行,视猫儿狗儿重于先人老子的也大有人在。如此看来,圣人之论还正有现实意义哩。

------------------

态度不是小问题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色难:态度好很难。色,容色态度;难,困难。弟子:与下文“先生”相对,弟子指晚辈,先生指长辈。馔:吃喝。曾:副词,竟:难道。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频悦色的态度最难能可贵,有事情晚辈出力,有酒莱长辈吃喝,这难道就是孝了吗?”

【读解】

孝心和态度其实是一个问题的里外两面。《礼记·祭义篇》说:“孝乎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两段话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无论你是否为老人做事,也无论你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只要你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注意。

------------------

大智若愚的颜回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发:发挥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贝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我注意观察他课后的情况、却发现他很能发挥我所讲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

【读解】

有大智慧的人,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表面上看起来很愚笨,其实却很聪明。有句俚语说得生动:“面带猪相,心头撩亮,’可惜颜回没有照片留下,我们不知道他长得怎么样。

《小儿语》告诉我们:“洪钟无声,满瓶不响。”俗话说”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如果你留意观察生活中这种现象真是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发言最踊跃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而往往是所请的“小聪明”。

《老子》有句名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苏东坡补充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颜回不正是这样一个大智若愚的生动形象吗?

------------------

观察人的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