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9(1/2)
安、蓝田、洛阳、关内道北部河曲六胡州等地都有昭武九姓胡的聚落(六胡州,altï■ubsoγdaq,630年,dōng • tū厥颉利可汗降唐,原突厥中的昭武九姓部落随之入塞,唐为安置这批昭武九姓而置)。据敦煌写卷《光启元年沙州、伊州残地志》,唐代在今罗布泊地区有康国大首领康艳典建立的五六座移民大城镇;燉煌郡燉煌县从化乡住着昭武九姓胡三百余户,人口当有一千三四百人。在内地,许多昭武九姓胡散居各地,其聚居者往往自有统领,称作大、小首领;在战乱时期往往自有城主(如伊州)。721~722年(唐玄宗开元九至十年)攻陷六胡州的康待宾、安慕客、何黑奴、石神奴等是昭武九姓胡;安史之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营州(今辽宁朝阳)杂胡,也是昭武九姓胡后裔。
昭武九姓胡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胡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张广达)
召片领
召片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最高封建领主和统治者。召片领为傣语,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元明以来,召片领受封为世袭“彻(车)里路军民总管”及“车里宣慰使”。辖三十余“勐”(原意为“河谷平坝”,引申为“地方”,含平坝及四周山区),将其宗室亲信分封为各勐之“召勐”(意为“一片地方之主”),为该地世袭封君。召片领及召勐又把辖区以内的土地连同村社农民分封给自己的家臣属官。属官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决定领有土地的多寡,其封地不能世袭,居官才能食禄。召片领还通过其权力机关——“议事庭”发布命令,分封召勐、属官,分派劳役贡赋,对所属农奴及境内各族人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第一世召片领为叭真,其子孙世袭,到召孟罕勒(刀世勋)止,共传三十八代(一说四十四代),计七百七十六年(1180~1956)。随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和民主改革的胜利,这一官职及其制度已不存在。
(高立士)
兆惠
兆惠
(1708~1764)清乾隆时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吴雅氏,字和甫。
兆惠骑射图
雍正九年(1731),以笔帖式授军机章京。历任兵部郎中、内阁学士、盛京刑部侍郎、刑部右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乾隆十三年(1748),赴金川军营督办粮运。十五年,入值军机处。十八年,赴藏办理筹防准噶尔事宜。十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准噶尔时,受命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二十一年,授定边右副将军,筹办伊犁善后事宜。二十二年,率师至乌鲁木齐,以功封一等武毅伯。阿睦尔撒纳叛后,配合北路军肃清准部叛乱势力。十二月,授定边将军。二十三年,由伊犁率师往天山南路平大小和卓之乱,连克南疆诸城,叛乱乃告平定。兆惠以功晋封一等武毅谋勇公。返京后授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
(张书才)
赵
赵
战国七雄之一。嬴姓,与秦同出于蜚廉之后。祖先造父,为周穆王御,有功,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北),因以赵为氏。赵氏的后代赵夙事晋献公,献公封赵夙于耿(今山西河津南)。赵夙子赵衰(赵成子)事晋文公,徙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赵衰的后代赵盾(赵宣子)、赵朔(赵庄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皆为晋卿。公元前453年,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赵烈侯与魏文侯、韩景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为诸侯。赵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山西中部。赵简子居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公元前475年,赵襄子灭代,将领土扩大到今山西东北部及河北蔚县一带。公元前425年,赵献子即位,徙居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其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今河北东南和河南北部。
邯郸故城平面图
1-3炼铁遣址
4-7陶窑址
8石器作坊
9制骨作坊
战国初期,赵经常与韩、魏联合进攻别国,并向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林胡、楼烦、代、中山等)扩展。它首先灭代,后又助魏进攻中山,取得过一些胜利。战国中期,赵与齐、魏争夺卫,连年大战。赵求救于楚,转败为胜。此后不久,被魏灭亡的中山复国。赵又与中山战于房子、中人。公元前354年,魏围赵都邯郸。次年,齐救赵,败魏于桂陵。公元前333年,赵为御北敌修筑长城。其间,中山强大起来,一度围攻赵的鄗地,对赵形成严重威胁。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他发奋图强,重新开启“胡、翟之乡”。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与老臣肥义不顾天下之议,实行军事改革,教民“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北略胡地。是年,赵攻中山到房子,次年,到宁葭,攻略胡地到榆中。又次年,攻取中山的丹丘、华阳等七邑,中山献邑求和。公元前300~前296年,赵连续进攻中山,中山灭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