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中国百科全书 > 分节阅读 138

分节阅读 138(1/4)

目录

。继而返回上海,参与《东亚日报》编务。1900年7月,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张园国会”,因反对既“排满”又“勤王”的宗旨,当场“宣言脱社,割辫与绝”,从此脱离改良派,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1902年再次逃亡日本,与孙中山正式结交,讨论中国的土地、赋税以及革命成功以后的政治和建都等问题,受到很大鼓舞。为了宣传“排满”民族革命思想,和秦力山等人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号召留日学生“雪涕来会,以志亡国”。1903年3月,重至上海,任教于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同年6月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对康有为的言论逐条批驳,直斥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对革命则大加赞颂,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大论战拉开了序幕。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邹容的《革命军》发表后,清朝统治者和上海租界的工部局相勾结,查封《苏报》,逮捕章炳麟。章函告邹容,邹容不愿让章独遭迫害,亲到巡捕房投案,结果邹容被判监禁两年,章炳麟被判监禁三年。1904年章与狱外蔡元培等人联络,1904年在上海发起成立光复会。邹容在狱中病逝。1906年章刑满出狱,由孙中山派人接到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并被委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积极参加与改良派论战。1908年,《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他严词抗议无效,乃专事讲学和著书。随着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章炳麟和孙中山在思想上的分歧日益明显。他同意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政纲,但对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都有不同看法,很快就和孙中山发生了分裂。1910年他和陶成章在东京重组光复会,并担任会长,从此在组织上和同盟会脱离关系。

武昌起义爆发后归国,他与黎元洪及立宪官僚广通声气,其言论行动大都对革命不利。公然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要求解散同盟会,并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出任会长。1912年3月,中华民国联合会改为统一党,他任理事,表示拥护袁世凯当大总统,建都北京。他先后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直到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案件发生后才南返,宣布辞职,参与筹划讨袁。从1913年8月起,章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1917年7月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他往来于香港、广州、云南、贵州等地,想争取西南军阀的支持。旋因护法军内部矛盾重重,失去信心,于1918年10月退隐上海,后迁苏州设国学讲习所。此时,章炳麟的思想日趋保守,他反对新文化运动,鼓吹“尊孔读经有千利而无一弊”;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更为一些军阀歌功颂德。章毕竟是个爱国主义者,“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强烈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时,他还拖着老病之躯,努力著书讲学,以肩荷民族文化为己任。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章炳麟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版本繁多,后辑为《章太炎全集》,现已陆续出版。

(陈旭麓)

章惇

章惇

(1035~1105)北宋改革家。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举进士第,为商洛(今陕西丹凤西北)县令。神宗熙宁初,王安石变法,章惇任编修三司条例官,后历任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等职。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为荆湖路察访,开梅山,经制南、北江,籍户搜田,贷给牛种,设立郡县,妥善地调整了宋廷与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熙宁七年至八年,任三司使,是新法派中的一名重要人物。元丰三年(1080),任参知政事,后又出任地方官。五年,拜门下侍郎。

哲宗即位,章惇任知枢密院事。时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举朝无敢言者。章惇独自上疏,逐条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并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守旧派在辩论失败后,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知汝州(今河南临汝)。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惇以“绍述”为己任,恢复青苗、免役诸法,并起用新法派的蔡卞、曾布等人,对守旧派进行打击,使部分新法得以继续推行。他力主对西夏作战,筑堡开边,取得胜利。章惇任相期间,“不肯以官爵私所亲”,为世所称。哲宗死后,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向太后主张立端王(即宋徽宗赵佶),章惇提出异议,认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因此,在赵佶即位后,章惇被贬知越州(今浙江绍兴),接着又连遭贬逐,最后死于睦州(今浙江建德东)。

(周宝珠)

章嘉呼图克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