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8(4/4)
辽代置西南路、西北路招讨司和西路招讨使司,以招讨使负责北部、西部边防及周边部族事务。金亦设西北、西南、东北三路招讨司,以招讨使领之,职掌与辽代同。元代招讨司多设于吐蕃及朵甘思,以招讨使统领地方军民事务。明代,招讨司只设于西南民族地区,由当地土官任招讨使。
(陈振)
昭莫多之战
昭莫多之战
见平定准噶尔。
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
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在历史上夙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早在东汉时期,洛阳就有粟弋(即粟特)贾胡。敦煌古代烽燧(斯坦因编号之Ⅻa)下曾发现写在纸上的“古粟特语信柬”数件,其内容反映了东汉末或西晋末粟特人的经商组织和活动。南北朝以来,昭武九姓经商范围更加扩大,并不时为一些国家承担外交使命,如545年北周曾派遣酒泉胡安诺槃陀出使突厥。在唐代,经商的昭武九姓胡人常被称为兴生胡或简作兴胡,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兴胡与县管百姓、行客并列,表明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特殊身分或社会地位。
早在南北朝时期,姑臧等地就有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在唐代,碎叶、蒲昌海(今xīn • jiāng罗布泊)、西州、伊州、燉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肃州(今甘肃酒泉)、凉州(今甘肃武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