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2/2)
清代卫、府名。北宋崇宁三年(1104),改鄯州为西宁州,取西陲安宁之意。也有人认为系先零、西纳音译。元代仍称西宁州。明洪武六年(1373)正月改置西宁卫。十九年筑卫城。清初因之未改。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和硕特部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属甘肃省,并置西宁、碾伯(今青海乐都)二县,府治西宁县。又置大通卫,筑永安、白塔、大通三营堡,隶于西宁府。以后陆续增置改隶,到道光九年(1829)西宁府辖西宁、碾伯、大通三县和循化、贵德、巴燕戎格(今青海化隆)、丹噶尔(今青海湟源)四厅。雍正三年清廷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驻甘肃西宁,管辖青海地区,简称西宁办事大臣。民国初年改称青海办事长官。1914年裁府,改为西宁道。1915年裁办事长官,改设蒙番宣慰使,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任,仍驻西宁。1929年青海建省,以西宁为省会。
(芉一之)
西秦
西秦
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族(一说属赀虏)酋长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一部。历四主,共四十七年。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东北)。司繁死,国仁代镇。肥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招集
世系表
诸部,众至十余万。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在勇士川内,后即苑川郡城),史称西秦。388年六月国仁死,弟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07年乾归被姚兴留居长安,两年后回到苑川,复称秦王。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十月改称秦王。428年六月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又屡为北凉主沮渠蒙逊所侵逼。430年暮末欲东趋上邽(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一月夏军攻围南安,暮末出降,西秦亡。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窑169窟西秦壁画
西秦的统治者为巩固和扩大其统治区域,连年与后秦、南凉、北凉、大夏等国进行战争,并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强制迁徙于其统治中心或军事要地(参见926页后秦魏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夏西秦北燕图)。
(鲁才全)
西山会议派
西山会议派
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
西山会议会场
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出席会议的仅有中央执行委员八人(占总数三分之一)、候补委员三人、中央监察委员两人。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顾问鲍罗廷”等反苏、fǎn • gòng、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并通电宣布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和国民党“二大”开会日期“应由本会决定”。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派的决议,指出其“举动纯属违法,并足以危害本党之基础,阻碍国民革命之前途”。决定永远开除邹鲁、谢持的党籍,对其他一些人给予警告处分。但西山会议派无视“二大”决议,仍非法召开会议,另立中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zhèng • biàn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郑zé • mín)
西商
西商
中国古代商人集团。居于陕西和山西一带,故名。又称西客、山陕商人、秦晋大贾。明清时期,与徽商并雄,为当时两大主要商业资本集团之一。陕西、晋南都是著名的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以此地的农业及其他资源为基础,逐渐形成巨大的地方商业集团。此后又与高利贷资本结合,出粟收息,发放母子钱,由是扩展为商业资本。
西商所经营的行业与山西、陕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陕西是中国西部交通的中心,又是古代著名的丝绸和瓷器贸易的必经之路(见丝绸之路);陕西的西、北部是明代鞑靼、瓦剌诸部的游居地;山西北部的大同、宣府一带,是明抵御鞑靼、瓦剌的重镇,故明代西部、北部边防需要的许多重要物资如布匹、粮食等,大部分经陕西、山西运给。明代政府为加强北方边防,又于明前期推行中盐法和茶马贸易。因此,明代山陕商人的贸易也就以布匹、粮食、茶、马、食盐等为主。其活动范围大致是输粟于边塞,治盐于淮扬河东,贩布于吴越,运茶于川蜀,从而以陕西、山西为本据,往来于边塞、江淮、川蜀之间,构成有机的商业联系。此外,其商业活动还到达湖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辽东等地。
山陕商人所经营的行业多为供应军需,相当部分是供政府的财政所需,与封建政府有密切关系,因此其所积累的商业资本大多不能转化为产业资本,而走上官僚资本的道路。进入清代以后,陕西、山西西北部作为军事消费地带的作用已经消失,许多山陕商人因而没落。但由于山陕商人所经营的布、盐等行业与封建财政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又与清政府结下不解之缘,除经营传统的商品外,又经营为清王朝所必须的洋铜的采买以及人参等贵重药材的贩卖。其活动范围远至蒙古、乌苏里、日本列岛等地,许多人直接从民间商人变成专门为封建政府服务的官商、皇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同时,清代的西商在与高利贷资本的结合上也有加强,许多人都曾越省在河南、湖广一带放母子钱、青苗钱等。清代中后期,不少西商,尤其是山西商人的资本开始转向经营票号。票号的业务主要是汇兑和存放款,业务对象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