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最大顾虑(3/4)
可是,包拯却让包倩倩读书识字,还为她请了范仲淹、欧阳修两位老友作为包倩倩的教书先生,每五日去范仲淹家学习一日,五日之后,再前往欧阳修家学习一日。
鉴于范仲淹这几年都在西北戍边,包倩倩也就每十日去一次欧阳修家学习,而明日刚好是三月农历三十日,恰好是包倩倩去欧阳修家学习的日子。
欧阳修除了教授包拯的大女儿包倩倩之外,也教授包拯的二女儿,已经十五岁的包雯雯,除了包氏两姐妹之外,还有多名皇亲国戚的女儿,其中,就有宋仁宗赵祯跟苗贵妃所生的女儿赵徽若。
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一直都以“重文轻武”著称,对于读书人尤其是文人非常有待,还专门设有国子监这样专门培养读书人的机构。
但是,在宋朝,女子是无法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就连上私塾的人都少见,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请教书先生单独学习。
欧阳修作为晏殊的得意门生,在他22岁时,跟随知汉阳军的胥偃前往京师,天圣七年(1029年)春,由胥偃保举,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
在当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由此,名声大振。
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参与由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