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蜀地——川戏(3/4)
拂晓时分,城内城外以捕鱼虾为生的人便拥入位于南门大街、湖广馆街的鱼市虾市。
老芙蓉城人的饮食习惯似乎重猪肉轻鱼虾,他们善于在猪肉上变花样,对鱼的烹调相对简单。
修竹器:竹子是南方的植物,苏东坡留有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修竹器的手艺人,一般会带着一捆竹子、蔑条和工具四方游走,不愁找不到生意。
从吃饭用的筷子、买菜用的篮子到厨房里的系列炊具、桌椅板凳、晒衣服的竹竿、出行的箱子竹篼、扫地的扫把,无一不是竹。
由此可见,竹器在芙蓉城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了。
补凉席:这是那个时候的售后服务,竹凉席卖出去了你得维修不是。
那个时候的夏天,就有许多“卖清凉”的职业,有的小孩专在茶馆理发铺等公共场所为人摇扇,充当别人的“电风扇”,有卖凉悠悠甜滋滋的冰粉凉水的……
修水桶:那时没有自来水,得用水桶去井里提水,到河边挑水。
木桶漏水了,或散架了,断然不会拿那木块来当柴烧。若是小毛病可以自己动手修理,大毛病就让专业箍桶匠来修。
打草鞋:那时最便宜的鞋是草鞋。因为人人都要穿鞋,而草鞋的轻便舒适也深得人们的喜爱。
代客冒饭:老城里服务行业的周到细致颇有人情味,茶馆里卖香烟的可以论支卖,碗破了有人补,刀钝了有人磨,屋漏了有人捡瓦,天冷了有人出卖温暖,天热了有人出卖清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