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一场世纪争辩(3/4)
可恼的是,还要借款去打造宝船?
“好吧徐钦,你说的这些朕认同,将来朝廷一定要搞海外扩张。”
“可眼下朝廷确有困难,主要内国库空虚,你却要发行国债,让朕向自己臣民们开口借钱?这成何体统,居心何在?”
朱棣也终于道出了他最为不满的疙瘩,那就是‘国债’。
对于这个,徐钦早就预料。
他拱手一揖,不急不缓地解释道:
“启奏陛下,国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借钱,他跟借钱有本质区别。”
“国债发行是朝廷的财政管理行为,主要针对年度计划之外的突发行为,为不影响正常的朝政运行,以户部为主体,聚集天下有识之士的部分钱财,共同承办某件大事。”
“购买国债是一个投资行为,跟民间搞个酿酒作坊,养猪养牛羊是一个道理,他们是有收益保障的。”
“国债的核心问题,就是把未来的钱挪移到现在来用,以达到提前富裕,提前享福之举措。”
这些后世的金融投资概念,别说朱棣他们听不懂,就是妖僧也是云山雾罩。
“你小子就是巧舌如簧,花言巧语的鬼点子多。”
朱棣也是说得没了脾气,不过心里面还是蛮高兴的。
至少回避了自己作为皇帝,向臣民借钱的无耻行为。
“朕来问你,届时要搞亏了,折损了怎么办?”
没有想到朱棣竟然提出这么个幼稚问题,徐钦差点笑喷出来。
“陛下,强盗凭的是拳头和力气,也就是实力,用到海外殖民上那就是舰船、火炮和军人。”
“难道陛下担心咱们大明造不出大型宝船、火炮,还是缺乏奋勇杀敌的军人?”
徐钦这么一说,朱棣哑口无言。
华夏建造船舶水准,自宋元开始,都是世界一流,火药更是发源地。
大明军人更是神勇无比。
朱棣一贯争强好胜,他当然认为大明军士是战无不胜。
“嗯,按照你说的这些,想要增加帝国财政收入,只能进行海洋扩张,是吗?”
朱棣这叫无可奈何的反问。
他表面好像是反问徐钦,实际是在问询道衍。
这个几十年亦师亦友的首席军师,国师智者,是朱棣每当重大决策之前,一定要询问的人。
可以说是言重计纳。
“据老衲所知,大明帝国疆域广阔,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已经深入到百姓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