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宣帝治吏(3/4)
刘询的一番话道出了他选任官吏的着眼点,即所谓能不能洞察世事变化,然后作出决策。
所以,忠良的循吏自然就是刘询的首选。
刘询对于□□严厉,对于良吏则优待很厚。
他尤其重视地方郡守的人选,中央大员天天在他眼皮底下,他可以看得见这些人有没有好好地干活,业绩怎么样,是好是坏时间长了就能分辨。
可地方上的官吏就没那么好管了,他们一年到头干了些什么事情,刘询他看不着,只能听汇报,看报表。纸面上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水分,刘询心里实在没底。
一不小心就要被他们所蒙蔽,如果只是蒙蔽皇帝,那倒也罢了,关键是老百姓就要遭罪了。这可是刘询绝对看不下去的。
因此,刘询在选任郡守上非常严格,制定了相配套的制度。郡守们必须由朝中大臣推荐,择日由刘询当众询问其治郡安民之策,考校满意者才有可能任命为郡守。
这就像今天的求职者‘面试’,面试官是刘询及所有的高级干部,求职者的压力可想而知。
优秀的求职者好不容易过关,别高兴的太早,穿上了郡守的官服,等待着的将是一套更严密的业绩考核标准。
他们得“五日一听事”,本来郡守们只需呆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务的,现在得跟着县官们一起上堂听事。
如此刘询还是不放心,他会不定期从中央派人去各地方明察暗访,逮着谁工作做得不好,就只能回家磕头烧香了。
对于考核优良的地方官员,刘询从不吝啬。
不但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如下诏褒奖,全国宣传,而且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如加薪赏钱,不一而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