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交中不要走的独木桥(4/4)
宋光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可是,他却没有能够赢得别人的好感,为什么呢?原因是他说话经常得罪人。一次,他热心地为一个男同事介绍对象,他说:“这个女孩,个子长得高,而且也很漂亮,你去见见,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同事很感兴趣,就向他询问了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当时听他介绍完以后,同事觉得这个女孩条件不太适合自己,但同事还不好意思对他直说,就委婉地对他说:“我现在很忙,暂时还不想处朋友,等以后再说吧!”他听同事这样说,知道同事不同意,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你真是太狂了。”同事一听这话,当时就生气地说:“我现在就是不想处朋友,你操哪门子心呀!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要是真的那么好,你自己处算了,反正你也没有对象呢。”其实,他为朋友介绍对象,不管成与不成,同事都应该好好地感谢他才对,可是由于他说话出口伤人,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才对他以牙还牙的。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他却没有把握好,反而得罪了人,真是“费力不讨好”。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一个女孩要到深圳去闯一闯,临行前,去看望一个过去十分要好的朋友。当朋友得知她要到深圳发展时,不但没有鼓励她,反而嘲笑她说:“你在这个小地方还没混出个样来,就要到深圳去发展?深圳就缺你呀!那是什么地方?!走到街上迎面遇到三个人,两个本科生,一个博士生!中专生到那里怎么混啊!我看比你强的人,出去的也没几个发展好的,我看你还是好好想一想吧!作为朋友我提醒你,要看清自己有多大本事。”女孩听了这话,很是生气,起身离开了朋友的家。在她脑海里,始终记着朋友这句话。
作为朋友,在这个时候即使不说鼓励的话,也不应该泼冷水,这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影响日后的交往。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人,品质并不坏,坏就坏在没有掌握说话的分寸。除非他们不说话,只要一开口,就得罪人,久而久之,人们真是从心底不愿与这样的人来往。
在与人交往中,要不得罪人,就要注意说话的分寸,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尽量不要触怒了对方,这不利于自己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样是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一个在社交场中游刃有余的人,深知在不同的场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小雪是福建人,来京三年多了,几天前处了个对象,条件非常好:家在本地,有房有车,人品长相都不错。同事们都十分羡慕她,说她找了一个好对象,纷纷祝贺她。可是有一个同事却说:“你条件也不太好啊,怎么偏偏找了一个条件这么好的?是不是这个人有什么毛病?”本来是很愉快的心情,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话就给破坏了。一个同事赶紧打圆场说:“你怎么能这么说人家呢?咱们小雪条件也不差呀,皮肤又好,又苗条,个性又好,就单凭这一点,什么样的找不着啊!”那个泼冷水的同事知道自己说走了嘴,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真的,小雪,你可别误会。我觉得你男朋友条件太好了,与你家条件太悬殊了,我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小雪很生气:“你说来说去,还是在贬低我,怎么啦,我家条件是没有他家好,那又怎么样?他就是看上我了,有什么奇怪的!少见多怪,我看你才是有毛病呢!”
这个泼冷水的同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恶意,就是不知道说话的分寸。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这么几句话,就把人家给得罪了。假如她真的这么认为,也不该说出来,心里知道就行了,她要是不说话,谁也没有把她当哑巴看,何必说出来,惹得人家不高兴呢?闹得给自己没有台阶下。与人交往时,说话一定要有分寸,少说别人不爱听的话,以免触怒对方,影响两人关系。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就要注意别人的心理需求,多为对方考虑。
7.闲谈莫论人非
【社交魔方】
诽谤不会使受谤者遭殃,却常会使诽谤者身败名裂。
——查·科尔顿
社交中,人们最讨厌的莫过于说别人闲话、搬弄是非的人了。说别人闲话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闲话说多了,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小黄是某单位的骨干。以前,领导十分看重他,单位里有什么重要工作都由他来做,可是自从单位调来个新同事,他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这个新调来的同事,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天天与领导套近乎,没事的时候,就往领导的办公室跑,东拉西扯地与领导说个没完没了。而且还时常帮领导做一些私事,因此,领导对他格外看重,他说的话,领导都很重视。可是令小黄不解的是:这个新来的同事处处与他作对,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俩无冤无仇,干嘛与自己过不去呢?一天,小黄的工作做完了,想找领导汇报一下,就去领导办公室,可是当他走到办公室门外时,就听到这个新来的同事在说自己的坏话:“小黄的人品还是不错,可是他的工作太粗心了,业务也不精。”小黄心想:“原来他在打自己的小报告,这个家伙,真不是个东西,竟然是这种小人,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其实,这个新同事的业务根本就不行,可是没想到还背地打小报告,说别人闲话。他没有进去,听完了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气就不打一处来。自从那次被打完小报告以后,领导对小黄就不如以前那样器重了,单位很多工很多是非都是在闲聊中惹出来的作都交给新同事做。渐渐地,单位里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新同事的为人,都对他十分不满,可是又惹不起他。领导非常信任他,并处处维护他,所以他过得很是得意。
后来,小黄单位人事发生变动,又来了一位新领导,这个新领导很有魄力,上任以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科室重组时,按照单位的规定,如果哪个科室都不要的人,只能下岗。由于这个新同事平时爱打别人的小报告,说别人的闲话,一点人缘都没有,所以哪个科室都不要他。最后,他只好灰头土脸地下岗了。打小报告的结果只有一个——引起对方的怀恨。有的人会立即反扑,有的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至少你和对方已有了嫌隙。当然,如果对方不知是你所为另当别论,但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谈何容易。
没有人愿意与一个爱说闲话的人交往,因为他了解你越多,他给你造的闲话就越多。这样的人,好比是一颗定时炸弹,和他在一起交往,随时都有被炸伤的危险。社交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惹口舌是非,别人走运,不管你心理感受如何,都不要因为嫉妒而传人闲话,因为这样做是最愚蠢的——你什么也没得到,却得罪了不少人。
“是非只因开口多”,今天道东家长,明天说西家短,这种人没有不遭到报复的,谨言慎语是一种修养,一种水平,一种智慧。
8.千万别做榴莲
【社交魔方】
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蒙田
有些人就像榴莲一样,本质内里很好,但光看外表却让人望而却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交际中不注重细节,因而让人难以接受。
某公司新来了两名小姐,一位是狂野型的,姓欧,一位是斯文型的,姓杨。两人都在试用期,但最后只能留下一个。欧小姐是时尚女性,打扮得非常新潮,热裤吊带背心、拖鞋,什么都敢穿进办公室,头发几天染一个颜色,前卫的妆扮,叮叮当当的饰品,走到哪里都要吸引一大串目光。而另一位杨小姐,恰恰相反,每天都是一套中规中矩的套装,简直乏善可陈。有一天,大家正在上班,突然闻到一股怪味,大家找来找去才发现都是一包海鲜惹的祸,谁把海鲜带到公司来了?欧小姐大声笑着说:“是我的,晚上要吃,所以中午就买回来放着!”大家没说什么,可一下午工作得都很不开心!两个月到了,两个人的工作做的都不错,但最后还是选杨小姐留下,因为她和同事相处得比较和谐,而欧小姐已经成了同事眼中的“公害”。
有些人在与他人来往时,不注意交际中的细节问题,言谈举止随随便便,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交际中的举手投足都是判断一个人品行的标准,若是你像欧小姐那样不注重细节,那你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就将受到影响。
有一个人,对别人特别热心,谁家要是有什么事,他都会帮一把。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注重细节。如果谁家正在吃饭,正巧让他赶上了,没等人让他吃,他会马上坐到饭桌前,喝酒吃饭,毫不客气。一开始,由于大家对他印象好,谁也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时间长了,就对他产生了看法,认为这个人也太随便了,虽然人是好人,可是这一点却让人无法忍受。有一次,邻居家正在吃午饭,他一进屋便说:“好香啊!我看一看做的是什么菜?唷!是鱼香肉丝啊!今天我有口福了。”说完,他找了一个椅子坐下,等着吃饭。这一吃不要紧,从下午两点多一直吃到晚上八点多,一边吃一边唠嗑,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吃了一下午,他也不觉得累,菜凉了,他说:“再给热热。”等热完了,再接着吃。没完没了,实在无法让人忍受。可是谁也不好意思对他说出来,平常邻里关系都不错,如果不让他吃,那让人家多没面子,以后怎么相处啊。一天,他又去邻居家做客,邻居的孩子放学回来了就对母亲说:“我都饿了。”母亲说:“再等一会儿,等客人走了再吃吧。”可是又过了好久,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孩子急了,走到屋里,装作打瞌睡。他这才想到要告辞,等他走了,大家叹了口长气。后来,只要他在人家吃饭的时候来,人家就赶紧收拾桌子,说:“你赶的真是不巧,我们都吃完了。”就这样把他拒绝了。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细节问题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也不能忽视。不然,就会影响到你与人相处。生活中,这种人还真不少,他们不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认为彼此之间都是熟人、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做事不必那么认真,别人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不注重细节的人在交际场合并不受人欢迎,常常会遭到他人的反感与不满。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在细枝末节上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果你不注意这些细节,在社交中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即使你再热情、再善良,你的社交还是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