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冷静从容之社交心理调适(4/4)
(3)让自己轻轻松松
人常说:“给人方便,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给人方便,人就会对你也难得糊涂。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败来,这于健康的身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如果你是一个处处不糊涂的人,总是圆睁双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没有身心疲惫的时候?你何不像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那样难得糊涂一下!
①要做到难得糊涂,一个人就应具备宽容的美德。有了宽容心,你完全可以对那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付诸一笑,你完全可以对并不重要的事糊涂一下,你完全可以对无关紧要的事网开一面。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处于一个快乐的心境之中,正如人们常说的“原谅使人快活”。
②像宋代的吕端一样“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对于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之类的事绝不能糊涂;而对同事的把你一盒烟拿了、不小心碰了你一下这种小事完全可以糊涂一下。
③别成为一个过于精明的人。过于精明的人常好为人师,指手划脚,求全责备,对人苛刻,眼睛里容不得半点不合他意之处。这种精明人为了显示其精明处,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从来都不会难得糊涂一下的,这种人在现实中属于招人厌的那一类。就像王熙凤一样,表面上大家都对你唯唯诺诺,可在暗地里,恐怕人人都恨你自以为是的样子。
社交中,你不能总是表现得太精明,一个处处咄咄逼人的人,最后只能成为社交场上的弃儿。而懂得适时犯糊涂的人,却会赢得别人的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受益无穷。
8.做一个内在的赢家
【社交魔方】
一只小鹰在练习飞行时遇见了一只麻雀,麻雀对小鹰一次次从悬崖上冲下的行为感到不解:“你这是在干嘛呀!你已经飞得够好了,再练习也不可能冲上云霄去!”小鹰冷冷地看着麻雀:“为什么不能?我是一只鹰啊,只要我勤加练习,就一定能飞到任何高度!”说完它又一次练习起来,麻雀摇了摇头,它觉得无法理解这只小鹰的做法。
成功的关键是必须不断向自我挑战,向他人证明你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你必须先成为一个内在的赢家,然后才有信心去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运动竞技中的冠军及各行各业的获胜者所共有的主要特质,即对自我的内在价值具有基本的信念和对自己潜能的不断挖掘。如果成功有赖于外物支援,将受制于经常性的焦虑。当同事为你的成就庆功时,你也许快意一时,但不久心中会怀疑,他们下回是否仍将如此衷心为你庆贺;若你受到批评时,更会感到受训的伤害与威胁。事实上,成功的概念若仅是指一回完美的表现,或追求一面金牌,那你将永远无法获胜。
显然,天赋、外貌及其他特质,并非人人生而平等,但上天赐予我们丰富的“内在价值”,却能够绵延不绝。人生的竞赛,并不局限在一个竞技场上,而我们每个人的教育程度不一,提供支援的家庭生活及其他因素,也大都非我们所能控制。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生而具有冠军者的品质,那就是所谓的“价值”。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要学会用一个词——“内在的赢家”,去描述那种能够认知自己的内在价值,而又能够以它为基础去实现目标。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取得胜利的秘诀在于,你必须先是个内在的赢家,你必须认为自己是个潜在的成功人士。
有句格言说得好:“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格言强调,胜利者天生是倾向行动的人。他们将自己视为世界舞台演员,而非被动地被他人行动牵制的受害者。
即使失败了,胜利者也宁愿选择一种有声有色的方式失败。如果无法避免失败,就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那是成功者的处事方法。
拳王阿里曾用过这种方法向自己挑战,激励自己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在拳王阿里与弗来奇尔对阵之前,他像诺马士那样宣称自己将获得胜利。同样的,这种装腔作势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在他早期的拳击生涯中,阿里就常预测对手的实力,但那时他是与实力远不如他的人竞赛。现在,阿里是离开圈内多年后再战,而弗来奇尔则是常胜将军。阿里居然仍夸口自己会胜利。他也不只说一次便罢,还重复无数次。
这回,他的预测错了,阿里输了。最后一战他辛苦应战,但失败了。
在这之后不久,阿里被邀请上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在他被介绍给观众之前,有人怀疑他上台时观众会有何反应。他曾信誓旦旦地说他一定会赢,结果他输了,那确实令人无地自容。
可是当阿里出现时,他受到在场观众真诚的起立致意,热烈鼓掌喝彩。
他并不被认为是个愚弄自己的人,相反地,被认为是一名勇于挑战自我的勇士,虽然比赛结果并未如他所言,但比起他甘冒大险的勇气,胜负真如鸿毛一般,不值一提。
当然,在阿里的时代之后,那种运动员在赛前夸张的预测,已全然没有价值,因为它确实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你有胆量说你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将因此而尊敬你,即使事后证明你错了。
当你继续迈向高峰时,必须记住:每一级阶梯都供你踩足够的时间,然后再踏上更高一层,它不是供你休息之用。我们在途中难免会疲倦与灰心,但就像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詹姆士·柯比常说的:“你要再战一回合才能得胜。碰上困难时,你一定要再战一回合。”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里,并坚持用它,否则毫无价值。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帕柏罗卡沙成名之后,仍然每天练习6小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他的回答是:“我认为我正在进步之中。”
我们得努力工作才能把握住下一个成功的机会。任何一位推销经理都会告诉你,每一个“不”的回答都使你愈来愈接近“是”的目标。“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这句话并非口头禅,只要你努力工作,发挥你的技巧与才能,更大的成功终会到来。需要指出,即使你成功的一天永远没有到来,你仍然是个大赢家。因为你已经有了知识,也懂得面对人生,那是最大的成功。
许多懒惰的人在心理态度方面都有问题。他们吝于在工作或职业上使出全力,觉得如果尽力而未能成功,就会很丢面子。他们的理由是,既然未曾尽力,那么失败了也可以振振有词,不愁找不到借口。他们并不觉得失败又能怎样,因为他们从未认真地去做过。他们时常耸耸肩膀说:“这对我没有什么两样。”许多失败者都是这种调子。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自我挑战、自我突破的精神,你应该选择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你梦想中的成功。
9.别太自负也别太自贬
【社交魔方】
人常对自己持某种看法,而对别人又持另一种看法,使用不同于别人的方法来判断自己。
——西拉斯
对一个人来说,最好的精神状态就是保持适度的自信,但这一点却很难做到,很多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自贬或自负。
自贬,也就是人类自我贬低,廉价地出卖自己。人类的这种弱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以数不尽的方式存在着、显示着、影响制约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例如,你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招聘广告,那份工作你非常喜欢,而且开出的条件也很诱人,但是你并没有想去应聘,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你认为:“这么好的工作,应聘的人肯定很多,我的能力恐怕不够,又何必自找麻烦呢!”
几千年来,哲学家们都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要认识自己。然而奇怪的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把哲学家的这句话理解为“要认识我们的缺点”、“要认识到消极的一面”、“要认识到不利的一面”。所以,我们看到,“要认识自己”的结果,使大多数人的自我评估都包括了太多的缺点、错误与无能。这大概也出乎那些哲学家的意料,恐怕也违背了他们的初衷。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是很好的,我们可以借此谋求改进,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消极面,人生就会陷入另一种混乱,使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所以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绝不要看轻自己。
还有很多人,是在比较中产生自贬心理的。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职务比你高、收入比你多、能力比你强、事业比你顺的人,你如果总跟这类人相比,自然容易产生自贬心理和胆怯行为,你应该明白人与人的可比性实在不大,不要机械地和他人做这种对比。事实上,人无完人,别人不可能一切都好,自己也不可能一切都不好,而且好和不好也是相对的、可变的。闻名世界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幼年时表现平平,青年时也无惊人之举,但他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竟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关系专家、人际交往大师。他所以成长、成熟、成名,是必胜的信心帮助了他。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除了要具备足够的条件、时间、环境等多种因素之外,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信心,要有积极的心态。否则,莫说事业成功,就是正常的交往接触都难以进行。所以,你一定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不要总把别人看成“一朵花”,把自己看成“豆腐渣”。
在与人交往中,自卑固然不好,但高傲更要不得。这是因为,自卑不过是有时使自己失去一些交往机会,或交往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还没听说过因为自卑而引起人家强烈不满的。高傲就不同了,凡是有一点自尊心的人,在与高傲者交往时,没有不深恶痛绝的。
高傲最大的毛病是让人感觉不平等,似乎他高人一等,似乎他比别人优越,这就必然给别人的心理造成伤害。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有自尊心的,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被人瞧不起,而交往中的高傲态度就犹如说了一句“我鄙视你”,其结果可想而知。
有人说,咱们都是普通老百姓,既没当官,手里又没什么权,有什么可高傲的呢?话可不能这么说,大家都一模一样的时候,也许他高傲不起来,但只要发生了一点变化,这变化又可作为高傲“资本”时,高傲便油然而生了。单位里几个小伙子本来关系很好,甚至吃喝不分,单位买了一辆小轿车,让其中一个小伙子考了驾驶证,当兼职司机,小伙子便忘乎所以。领导用车,他从没有二话,开车便走;一般人员即便是公事用车,他也磨磨蹭蹭的,一副瞧不起的架势,结果大家都与他疏远了。可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虽然并不是从心眼里有意那样做,但也同样存在着警惕高傲的问题。
我们说,平等待人,不自恃高人一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难做到的。但不高傲正像不自卑一样,若想无论任何场合、任何对象或自身发生任何变化,都能一贯地做到,确也不易,因为这是个修养问题。如不提高警惕,高傲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流露出来,到那时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想一想这两种场合:自己的电脑坏了,请一位精通修理技术的同事帮忙给修一修;一位同事遇到点难事,来张口借钱——自己在态度上能一样吗?假如在后者情况下也能如前者一样,那就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了。可惜,我们常常做不到,虽然我们不是有意地居高临下。
总之,我们都应该学会自信从容地面对一切,既不自卑也不自傲,只有在心理上无拘无束的人,才能面对现实,接受挑战,自由地到达他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