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1/2)
这一年是绍圣四年,苏轼和苏辙的此次团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后的重逢。海岸作别后,世间再也没有了属于苏家兄弟的把酒言欢。
千年万年,夜雨对床,兄弟二人儿时的约定在此处化为了泡影。
作者有话要说:
章惇:贬岭南!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
章惇:气死了,贬海南!
苏轼:嘿嘿,九死南荒吾不恨!
注:
牛载寒鸦过别村——出自【宋】赵令畤《侯鲭录》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苏轼《江神子》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苏轼《纵笔》
苏家海岸送别,参考李一冰先生《苏东坡新传》
第29章儋州(一)
【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在宋朝人眼里是一个有来无回的地方。苏轼和小儿子苏过乘舟越过白浪翻滚的琼州海峡,成为了当年同僚里第一个被贬“出海”的人。】
天幕上,年逾六十的苏轼精神昂扬,望着眼前与海内颇为不同的风光,期待与失落的情绪交织参半。
儋州虽偏远,但也有自己的地方官,而凡是科举做官,便很难不听说过苏子瞻的才名,是以在漂泊到儋州无处可居的时候,苏轼和儿子又被当地官员安排到了官舍里。
但这一次,却并不像在惠州那么顺利。
朝廷中,章惇决意要让苏家兄弟再无翻身的可能,直接把人搞死,自然是最稳妥的一种法子。
吸取了把苏轼贬到惠州的教训,章惇此次专门派了自己的爪牙前去儋州监督,势必要让苏轼的一切言行合乎一个“罪臣”的身份。
罪臣,自然是不能住官舍的。
负责执行任务的小吏面目狰狞,仿佛从折辱苏轼的过程中获得了别样的满足,当即带人将苏轼的住处进行一通打砸,疾言厉色要让他们滚出这间官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