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1/3)
【苏轼一生写给陶渊明的和诗有一百多首,“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他在潜意识里将自己和陶渊明归于同一种人,与世俗格格不入,所以只有在梦里才是彻悟的,只有喝醉后才是清醒的。】
【宜:一百多首......还好我都不用背!】
【123:苏轼说陶渊明是自己的前世诶,哈哈,老苏人家陶渊明没你这么搞笑!】
东晋,独观天幕的陶渊明终于明白了上天给他看一出戏的缘由。
原来这位一生多艰的后辈竟然将自己视为知己,想不到自己此生特立独行,在后世却能被人如此推崇,最令人触动的是那份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一介南山老农,死而无憾了!
【但就是因为苏轼在惠州的随遇而安给他招来了祸患。大家不要忘了,章惇当初贬他来岭南是让他来受苦的,苏轼倒好,天天写诗歌颂荔枝,连睡觉都得写“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意思是老夫我呀心怀道家真言,睡得那叫一个香甜!道人打更声都为我放轻了!】
天幕上的章惇看到这首诗,气得牙关紧咬,当即吩咐手下道:“岂能容他如此舒坦!既然他叫‘苏子瞻’,‘瞻’和‘儋’字形相仿,那就贬他到儋州去吧!”
惠州,一向心态良好四平八稳的苏轼在接到这个消息后罕见地心如死灰。
儋州,一个比惠州还要恶劣上几倍的地方。隔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琼州海峡,不知归期几许,亦不知生死何处,他原本想着白鹤新居建成,能和家人在此度过晚年,却不曾想又要丢下安稳的日子奔波。
与此同时,弟弟苏辙也被贬到了岭南,能够在出发前见弟弟一眼,苏轼直言这是自己此行前唯一的幸事!
藤州乡野道间,唯一的一处小食摊子上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凳,急匆匆赶来的苏辙一眼就望见了在等待自己的老兄,异乡重逢的激动与喜悦充斥在胸腔,强忍着才没落下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