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霜天晓1(2/4)
一边站立的兵部尚书张凤翼看了,小心谨慎地问了一句:“陛下,当前剿贼之事,错综复杂,局势不明,别的地方都好办,有名将督办,唯独关中的秦军,缺少制衡之力量。一旦秦军也开出潼关,进入中原,与李自成联手,傅宗龙只怕顾此失彼,控制不住啊。”
崇祯叹息一声:“若有良帅,何愁流贼不灭?只是眼下,朝中无人可用。”
张凤翼小心地道:“微臣以为,还有一人。”
崇祯一抬头,盯着他问:“是哪一个?”张凤翼沉吟道:“便是……便是尚在诏狱中的……孙传庭……”
他说这话时,眼睛紧盯着崇祯的脸色,生怕他震怒起来。
哪知崇祯听了,并不恼怒,只是神色黯然,然后站了起来,走到炉火边上,伸出手烤了烤,才道:“朕岂会不知?但是孙传庭与杨嗣昌,势同水火,若是再度起用孙传庭,杨嗣昌必定会阻止,两人必然不睦,他二人不睦,必定牵扯剿贼大事,到时候万一相互掣肘,岂不误国?就像年前,大同失守,皆因高起潜与卢象升不和,虽然朕查办了高起潜,但终究丧了卢象升这员名将,悔之不及啊。”
张凤翼这才心服:“陛下想得周全,微臣不查,失口乱言,有罪有罪。”
崇祯道:“朕也知道,孙传庭是帅才,极有韬略,但是杨嗣昌也有长处,二人只能用其一,说到底,还是一大憾事。”
此时又有太监送进来一封奏折,崇祯一瞧封皮,便知道是杨嗣昌来的,他曾经下旨给内阁,只要是杨嗣昌的奏报,不论何时,都要立刻呈报,不得拖延。
崇祯立时开阅,看了一遍,眉头复皱,然后将奏折交给张凤翼,让他看过。
张凤翼将奏折打开一瞧,也吓了一跳,杨嗣昌在奏报上说,近日以来,左良玉称病不出,人马不前,对于剿灭张献忠一事,很是消极。他再三催令,左良玉只是不理。而且不光如此,他手下人得知,范雎近期一段时间以来,刻意与左良玉接纳,二人经常来往,情好日密。杨嗣昌担心,范雎有异志,要拉拢左良玉,另立山头,无论是不是这样,都需要着意提防,他在奏报中建议,将范雎调出湖广,让他去别的省,先孤立起来,然后再观察其言行,以便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