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君子于役(2/4)
此时的李自成正站在韩城城外十里的一个高坡上,远远地望着城中的灯火。
他身后,站着侄儿李过和好兄弟刘芳亮及另外两个汉子。
李自成看了一会儿,觉得身上一阵发寒,转头笑道:“这样的天气,攻城正是良机,以我看,城上那些明军,连弓也拉不开啦。”
李过哼了一声:“可是咱们的王大头领就是不敢攻,说什么连日劳乏,改日再战。李叔您给他提了几次,速战速决,他就是不听。”
刘芳亮也同意李过的说法。李自成看了看另两个汉子:“宗弟,守素,你们说呢?”
那两个汉子是新投进八队的,一个叫袁宗弟,一个叫党守素。袁宗弟生得虎躯凛凛,相貌堂堂,说话如同响鼓连敲:“韩城守军不少,粮食也多,正该稳守,可咱们在这城下时间一长,明军肯定会有援军到来,那时里外夹攻,就不好办了。速战速决,正是良策。”
党守素不爱说话,只是连连点头。
李自成笑了笑:“可是据王头领讲,整个陕西也派不出什么援兵了。杨鹤来了以后,以招抚为主,那些受抚的民军,他们也要派兵防着,如此看来,王头领或许是对的。既然没有援军,韩城迟早会被咱们攻下来的。”
袁宗弟摇头:“夜长梦多,谁知道以后会出什么变故呢。”
李自成也是这样的想法,可是自己做不了主,干着急也没办法,他裹了裹身上的棉袍,叹了口气:“咱们回营去吧。”
此时此刻,离王左挂大营五十里以外的小路上,洪承畴正坐在马上,回头检视着他的部队。
两天以前,一封紧急公函送到了他的案头,信封上粘有三根羽毛。这是六百里加急公文,除了军情以外,不可能是别的信件。
洪承畴是陕西参政,不主军事,给他送军情的人是谁,是不是送错地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