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折而向北(2/4)
周昌转过身,对众人说:“这犬戎人说要让他骑马行出五里后才放还周发,我自然不能应允。最后不得已,我告诉他我乃周侯,并且以一方诸侯的身份承诺不伤他性命,才说服他放了发儿。”
鬻熊不无担忧的说道:“只是如此一来,犬戎人知道了你的行踪,只怕不会放过这个擒获周侯的绝好机会。这支斥候部队追上了我们,主力部队也一定相距不远,他们定会调集人马前来追赶。”
周昌叹息道:“不错,若我被擒,岐周城必将不攻自破。”周发此时虽仍惊魂未定,但亦知自己闯下大祸,战战栗栗地说:“孩儿知错了,请父亲大人责罚。”
谁知一向严厉的周昌却没有责怪周发,而是对他说:“你第一次上阵,不知道战场上的敌人有多诡谲狡诈,我这次不怪你。但你要知道,人为了生存下去,什么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你要牢记这次教训,以后不可再有麻痹大意之举。”周发这才敢抬起头,对周昌说道:“孩儿一定谨记在心。”
周昌接着又说:“我们要去朝歌,向东走到风陵渡过大河是最快的一条路。但是我们若继续向东走,尚需两日才能到达渡口,这样只怕会被犬戎主力追上。”
鬻熊道:“周侯大人,这里往东不远就是程邑,程邑内的守卒足以保证我们的安全,我看目前唯有去那里暂避一下了。”
“不可不可,程邑内的守兵太少,就算到了那里,也只能困守于村内。但犬戎人一旦知道我在程邑,势必会将村寨团团包围,那样一来我们是无法及时赶到朝歌的。”
鬻熊说:“可是敌人从后方而来,一定已经切断了返回岐周的道路,现下如想回城去,恐怕会在路上与犬戎遭遇。”
两人均觉左右为难,正在进退维谷之际,周考提出:“可否南下渭水,找渡口过河后再沿终南山向东走?”
周昌说:“渭水上的渡口只有载人的小舟,没有能载马车过河的大船。这些献给商王的贡品是我耗费不少时日搜集的,绝不可轻易丢弃。”
此时太姒忽道:“既然东、南、西三个方向都不能走,何不北上去莘国?”
鬻熊挠了挠头,道:“犬戎人正是自北南下,我们向北而行岂不、岂不更危险?”
周昌想了想,说道:“北方虽然危险,但犬戎人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往北走。只是莘国在山地之中,道远难行,我们带着这些行李辎重,最快也要走三天才能到。这么长的时间,我担心终究还是会被犬戎人找到。”
太姒不慌不忙地说:“这有何难?夫君可派一名侍卫持你印信,快马先行赶到莘城报讯,让城中派兵出来接应即是。难道我娘家人还会置之不理?再说追兵旋踵即至,不管往哪里走,总好过在这里坐以待毙。”
周昌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那我们立即动身。”
于是一行人套好马车,正要向北进发。周考忽对周昌说:“父亲大人,何不派一乘马车继续向东而去,留下车辙印迹,让犬戎人误以为我们仍是前往芮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