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2/2)
“沈小玉。”
“到。”
“沈秀秀。”
“到。”
……
昨个儿报名的四十多个人今天竟只来了三十多个人。
那些年纪大的高个子,今天一个都没到场。
沈舒:“……”
很显然,这一波他妥妥失误了,是他低估了人心的复杂。
某些村民只想白嫖十个鸡蛋,根本不想送自家孩子来上学。
不过,沈舒并不怪罪他们,毕竟在古代十四五岁已经是家里的干活主力,家庭的运转根本离不得他们。
沈舒只好放平了心态,对孩子们如沐春风的笑道:“你们找位置坐下,只要能看清黑板,坐哪儿都行。一会儿我教你们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咱们就学今天的第一首古诗《悯农》。”
孩子们怯生生的应:“好的哩村长。”
沈舒就执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孩儿名。
*
沈舒穿书前学的是哲学专业,小初高一直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在一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沈舒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饶是如此,上这么简单的课,沈舒还是用了十二分的认真。
几乎每一个路过村口的村民,都能听见孩子们的大声朗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一刻,他们真实感受到了平梁村美好的未来希望,就像是钻出云层旭日初升的太阳,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他们看着清晨的风吹在了孩子们的身上,那大榕树的叶子也跟着一摆一摆,好像在跟着他们们摇头晃脑。
别说,不管这些小家伙以后能读出个什么玩意儿,起码见到他们此时的样子,他们感到分外满足,脸上也不知不觉挂起了明媚的笑容。
……嗯,这学堂办得还真像样,真好。
过了半个时辰,洗完衣服做完早饭的嬢嬢来给自己的孩子们送早食,一个个挎着深色的竹篮;她们给沈舒捎带了一份,是包了腌菜的馍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