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巨贪和珅(3/4)
乾隆到了晚年的时候,早已把孙嘉淦的话语忘的干干净净,从乾隆四十年以来,他开始重用和珅,他只觉得和珅的话语美妙动听、才干称心,哪还记得什么远离小人呢?
只要有人反对和珅,必然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这样的惩罚,一部分来自于和珅,另一部分来自于乾隆帝。和珅也确实有办法,能够让人在“捣乱”的时候,查不出真凭实据,最后只能自己落得一个“诬告”的罪名。
比如内阁学士尹壮图,在乾隆五十五年的时候,上疏乾隆说各省的库银不足,都被督抚等gāo • guān挪用了。乾隆听到大怒,立马派尹壮图去查办,和珅为了包庇,向乾隆帝建议说应该派户部侍郎庆成陪尹壮图一起去。后来每每到一个地方,尹壮图到处都受庆成的掣肘,拖延时间,并且让管理银库的人赶紧去找商人借银子,每次都是银子借好了,尹壮图才能来检查,结果呢,尹壮图因为“妄言”的罪名,连官都丢了。
还有之前的乾隆五十一年,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的一个家奴刘全所造房屋超出规制,乾隆派人去查,结果和珅连夜让刘全把房子改小了,结果曹锡宝受到了申斥。
但也有一次和珅“栽了跟头”,山东的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都是和珅的私人,居然在乾隆四十七年被御史钱沣逮住机会处死,不过这是唯一的例外。
我们都知道和珅圆滑,那他怎么会有这样栽跟头的情况呢?原来啊,钱沣的背后有一个人在帮助他,这人就是左都御史刘墉。
刘墉是刘统勋的儿子,刘统勋也当过左都御史,后来升任至“东阁大学士”,当然查办过很多的高级官员,比如云南总督、巡抚,山西布政使、西安将军、归化将军、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等,可谓是“战功赫赫”,这位刘统勋死后,更是谥号“文正”。
刘墉不愧是刘文正公的儿子,他打听到和珅也要派人去山东,指示国泰和于易简,想要以蒙混的方式,结果刘墉让钱沣将计就计。钱沣先化妆出发去山东,刚刚到距离北京不远的良乡,结果正好看到有一个人骑马向南方而去,记住了此人的容貌。随后,钱沣继续赶路,走到快到济南的时候,又看到那个人骑马向北而去。钱沣立马吩咐手下将此人拦住搜身,果然发现了国泰写给和珅的信,信上说道已经借好了商人的银子,放在了库里等待检查。
糊里糊涂的乾隆不仅派钱沣去查账,还派了和珅一起陪同,外加刘墉和诺姆清二人,查办亏空。到了地方,和珅立马主张一天查完所有的账目了事,但是钱沣让已经查看了的、没有查看的都贴上封条,等到第二天再查看。第二天的时候,把库银一点点的拿出来慢慢查看,果然查出有些银子里有“圆丝、杂色”,不像库银,倒有点像商人的银子。然后钱沣派人贴出告示,让商人来库里领回银子,如果限期不来的话,银子就充公了。于是商人蜂拥而至,库存立刻“如洗”。国、于二人被押解到京城的刑部大狱,乾隆命自裁。
和珅因此事恨透了钱沣,钱沣也知道得罪了和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向乾龙告了和珅一状,说和珅身为军机大臣,却每天不到军机处办公,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宫里的“内右门”的“旧直庐”批阅公事。还说在军机处办事的人,仅有阿桂一个人而已,其他的几个人呢,像王杰和董诰只去“南书房”,像福长安只去“造办处”。遇到皇帝召见的时候,才一个个出来,赶去御前,“退,各还所处”。
乾隆听到之后大怒,让钱沣兼领一个“稽查军机处”的差使,这可是个艰辛无比的活,结果钱沣仅仅一年就累死在职位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