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成亡国公主后 > 66. 第六十六章 陈安:我什么都不知道

66. 第六十六章 陈安:我什么都不知道(2/2)

目录

在他顺利办完差事回俞州的途中,另一边的梁萤还不知自己的身份已经引起了陈安的猜疑。

她这会儿又前往了一趟永庆,途径雁门时去当地看了看,结果居然在那里碰到了孙氏。

上回梁萤带了一批麻绣放到孙氏的铺子,她觉得好销,又托贾家给她弄了两批过去,不曾想那东西比铺子里的坯绸还容易脱手。

孙氏有生意头脑,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商机,特地来了一趟雁门郡。

反正现在衙门大力扶持商户,便打算在这边开家商铺专门收购当地妇人手里的麻绣,再送到临都和永庆行销。

她家原本就是坯绸作坊,兼卖麻绣倒也不冲突。

梁萤过来在太守府跟她碰上了,原是拿永庆那边的介绍信来谈麻绣合作事宜,打算让衙门牵头像周家收购生丝那样跟底下的村民合作。

起先梁萤曾跟周太守说过以后衙门可以靠麻绣养活,他还不信,不曾想听到下面的人说有商户来谈麻绣的事,欢喜不已。

梁萤既然撞上了,索性跟他们牵头,把当地的麻绣都收拢到孙氏的铺子,由他们行销,前面半年免商税。

周太守盼着麻绣能走出去,欣然应允。

现在郡里的老百姓有土地耕种,麻绣副业也有了出手的地方,衙门鼓励他们在贫瘠些的山地开垦种麻。

人们的积极性自然高了不少。

梁萤很满意这样的劳动成果,至多两年,这个郡的老百姓就会富裕起来。

鉴于她还有其他事,并未在当地耽搁得太久,又辗转去了临都,了解陶家纸业的情况。

目前临都的衙门已经跟他们达成了合作,永庆那边也已经签订了供货契约。

不仅如此,先前无意间尝到的周家清酱和醋,腐ru等通过官盐的渠道铺出去,反馈回来的信息很是不错,周家开始扩建作坊,筹谋着打通永庆那边的市场。

胡宣提到这些,言语里难掩兴奋。

因为以前他们都是处于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不曾想现在居然还能把农业和商业兼并发展。

老百姓手里有地便有了温饱,他们自然会深耕细作。

商户能得到衙门的扶持带动,自然会扩大作坊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也能给衙门带来丰厚的商税回报。

妥妥的良性循环。

见他说得眉飞色舞,梁萤笑道:“还得是老百姓手里有盈余才是根本,他们若是穷了,哪里舍得掏自己的钱袋子?”

胡宣赞许道:“这倒是真的。”

梁萤:“现在永庆那边的老百姓已经富裕起来了,临都这边估计到明年也能摆脱贫困。

“只要老百姓手里有钱,就有能力买其他物什,他们有了需求,商户就能挣钱,商户能挣钱了,衙门才有税收。

“所以你们衙门想要月俸高,就得大力扶持底下的商户们,把他们盘活挣税收。”

胡宣点头,“我曾亲自到乡县看过,但凡觉得可以扶持的商贩,皆要尝试,让官盐渠道带货先在郡内行销,若是容易脱手的,就往郡外推。”

梁萤赞道:“这思路挺好,官盐的渠道不用白不用,他们跟贾家合作,也是要抽利的。

“铺货渠道有了,衙门免税扶持也有了,给这些商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来孕育他们,但凡有点实力的,应该都能存活下来。

“待时日长些,便是衙门采撷劳动果实的时候。

“以往光靠赋税和徭役盘剥,导致底下的老百姓怨声载道,如今他们不埋怨,公家依然能挣钱。”

她有心培养这个年轻人,耐心跟他讲了许多治内的思路,令胡宣受益良多。

可以说他的前程皆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

从当初把他诓骗到松县开始,一直都在诓他。

他也在诓骗中飞速成长,她既是他的贵人,也算是他的半个师傅。

临都这边的发展梁萤甚是满意,回永庆时,沿途的官道已经陆续修缮过,但凡狭窄能扩宽的地方都已经处理好。

这次她过来顺便把赵老太等人带过去,目前河城已经稳定,能让老人家安身。

梁萤关心集市商铺的事情,胡志国翻看批地账册,郡内的所有县基本已经完成了商铺修建,共计八百多户商铺。

八百多户意味着有八百多贯卖地的钱。

梁萤心中欢喜,又问:“脱手的呢,清楚吗?”

胡志国根据各地上交的契税账册得出结果,卖掉了近五百户。

对于这个数字,梁萤非常满意,可见在集市上修建商户是行得通的。

第二日他们亲自去了一趟附近的乡村,正逢赶集,一早就聚集了不少人。

这处集市在桥边,平时基本上有六七个村的村民会来这里交易采买。

因着时代的特殊性,不像现代那么交通发达,所以村里都是扎堆聚集的。

现在集市上修建了十多家商铺,梁萤数了一下,有九家铺子已经在经营了,其余则空置着。

那些经营的铺子有官盐,黑陶,杂货铺,猪肉摊子,豆腐铺,农具……大多数都是老百姓日常所需的物什。

梁萤问了一下卖豆腐的铺子。

老儿说遇到赶集就在铺子里,平时就推车到乡下卖,他们还会做腐ru,豆腐衣等,一家子就靠卖豆腐维持生计。

卖猪肉的屠夫也是这般,赶集就在铺子里,平时也会下乡。

这两年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舍得沾油水,猪肉也比往年好销些。

这个时候的猪大多都是黑猪,肉质跟现代引进的白猪不一样,并且都不会阉割,因为要育种再利用,就跟抱小鸡仔一样,再加之阉割技术不完善,几乎不会去动它们。

毕竟阉割太监都有死人的,那些猪谁吃饱了去阉割它们?

梁萤许多次都想开口,想了想还是作罢,总不能让衙门强制阉割生猪,估计老百姓会认为他们有毛病,跟猪过不去。

现在还是把温饱问题解决了先,以后的物种再谈口感和引进。

她同胡志国说起胡宣对商贩的思路,胡志国显然是赞许的,永庆这边也是一样,大力扶持商贩,只要能带得动的就全面推广。

梁萤甚感欣慰。

由此可见,她的命令是落实到位的。

目前永庆、临都和雁门三郡都已经走上了正轨,无需她再费心思,着实省心不少。

学堂这边从永庆开始,陆续推广到县城。

因为是免费,招收男童肯定方便,但女学不一样。

甄氏主动提出愿意组团把女学推出去。

梁萤很是高兴,胡志国也重视教学,发放通告大量招女先生,组建一个团队把各县的学堂搞起来。

初期学堂里写字都是用沙盘节约成本,待那些娃娃大些了,才会用纸练习。

梁萤同她商讨推广女学的细节,甄氏很认真地记录。

现在她代表的是衙门,背后有太守府撑腰,若是遇到了问题,直接让衙门解决即可。

永庆是女学的试点,如果能顺利推广,其他郡也会陆续开办起来。

在这边耽搁了半个月,梁萤才带赵老太等人去河城。

离开那天奉三郎等人相送,吴元也过来的,他觉得永庆清净,跟奉三郎也熟络,暂且没打算到俞州,等那边把广陵等地收了再说。

一行人乘坐马车离去,奉三郎目送她们远行,吴元忽然问道:“年前能把广陵等地收回来吗?”

奉三郎:“咱们这帮人只知道打仗,可是打下来之后还得治内安稳,方才能守得住城池,要不然就是白干。”

吴元憋了憋,“那明年总行。”

奉三郎:“明年肯定是没问题的,我听阿萤说目前永庆、临都、雁门、扶阳、平中等地已经完成土地下放,局势相对稳定,只剩下河城跟四宜还没完善。

“咱们光夺城没用,夺下来了还得把老百姓给稳住,只有稳住了他们,借粮才方便,要不然军粮就是一个大问题。”

吴元失笑,“合着打一回仗就得借一回粮?”

奉三郎厚颜无耻道:“去年借的永庆,今年就轮到临都雁门那些了。”

吴元:“……”

土匪就是土匪,真他娘的不要脸。

可是绝的是,老百姓手里居然有粮,还愿意借出去。

这就是技术了。

从永庆回河城已经是好些日后了,赵老太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再加之天气炎热,不敢行得太快。

梁萤在马车上跟她唠家常。

目前永庆临都和雁门这些郡的发展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光是富民还不够,还得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所以衙门需要大力宣传法治。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懂法。

不过这个时代占九成人都是文盲,普法的道路委实不容易。

梁萤思来想去,从跟赵老太等人的八卦中萌生出一个普法的妙招。

她打算回河城后,编纂一些人们爱听的市井狗血八卦,把法治意识融入进去,再寻口才上佳的人以讲评书的方式进行宣传普法,以此来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

一行人抵达河城那天,赵雉在城门口接迎。

赵老太虽然身体疲乏,精神却好。

赵雉搀扶她下地活动活动,她拿着蒲扇,好奇打量这座雄伟的城池,嘴里接连发出赞叹,说道:“这城不比江原差。”

赵雉抿嘴笑,“隔壁的广陵也不差。”

赵老太拿菩蒲扇戳他,“待陈安把俞州牧的官凭拿下来,那咱们可就威风了。”

赵雉应道:“他年前去的,如果顺利的话,现在也该返回了。”

一旁跟龚大娘说话的梁萤插了一嘴,“我去永庆的这些日陈安可有捎信回来?”

赵雉:“不曾。”顿了顿,还是有些担心,“倘若朝廷不允,又当如何?”

梁萤答道:“定会派兵来,直接把它打回去。”

赵雉:“……”

她真的很粗暴。:,,.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