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朱三太子,我们一起去起义吧!求月票)(2/4)
这心态和明朝、宋朝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拜见王爷时完全不一样。
什么文人风骨,什么书生意气,什么才子清高,统统都没有,有的只是一屁股高利贷!
他们几个都在北京候选多年了,其中最长的太原府举人姜子翔已经候了整整九年了!
他是十七年前中的举人,当时才十六岁,还是小鲜肉一枚,当年就兴冲冲来了北京,在北京过完年就考了会试,然后落第。不过他并不灰心,接下去六年又考了两回,还是接连不中。
于是他就去吏部投供,想以举人参加拣选。其实在顺治朝的初期和中期,举人拣选的机会还是挺多的。
可是这位姜大举人去参加拣选的时候已经顺治朝的后期了,当时各地的官缺都已经填补上了,而候选的举人也越来越多。入关后的第一代八旗子弟也到了要谋差事的时候,再加上这个姜大举人长得也不像个大臣,又瘦又矮的,不讨“男女贵人们”喜欢。所以他就拣来拣去没人要了。
而在北京等人“拣”的过程,他还得维持候选官员的体面,还得四处活动寻找门路。可他家里虽然是做买卖的,但并不是什么大晋商,压根就供不起他这样“挥霍”,于是他就只能靠借债维持了。可是他这个山西人又有那么点经营头脑,知道要将本就利。所以不敢恶狠狠借上一笔阎王债去买官,结果送得少了,压根走不通路子,只能在没完没了的等待之苦熬日子。等到最后,官没有选上,债倒是越积越多,现在都欠了超过两千两了这可都是利滚利的高利贷!
被要账得逼得实在没办法,他这才横下一条心,准备到新开张的瑞信堂借一笔大的,无论如何要买到一个缺没想到这就遇上贵人了!
真是老天有眼啊!
想到这里,这位姜大举人都哭了!
他这一哭,引得另外两名进士和两名举人也都鼻子一酸,眼泪哗哗的就下来了。
原来这四位的处境也和山西太原举子姜子翔差不多,都是寒门士子,好不容易中了进士或是以举人参加拣选(中举也是学霸了),来的时候都是兴冲冲的,以为这辈子可以位极人臣。可是几年耗下来才知道,他们这哪里是来当官的?简直就是来给大清皇上当狗的,而且还是没编制的临时狗.更惨的是,则是他们连临时狗都没还当上,就已经欠下一屁股债了。
“呦,这怎么就哭了呢?”裕王福全看见这一幕就有点晕乎了,“王大头,你是怎么挑人的?你们几个过去遇见我的时候都挺乐呵的。”
他知道自己是贵人,也经常被人“遇”,但以前遇到他的都是八旗子弟,全是嘻嘻哈哈的,没有哭鼻子的。
“王爷,他们命苦啊,他们是汉人,我们几个是旗员。”王忠孝笑着解释道,“为了这一个县官,打小苦读,又没完没了的科举,那文章多难写啊!好不容易中了进士、举人,又得在京候选.三五七年也候不着一个差事,家里也不是大富大贵的,为了过日子走门子,个个都拉了一屁股亏空!现在见着您肯提拔他们一个,那就是遇上活菩萨了,能不哭吗?”
说着话,王忠孝又给那五个马上要当上狗官的家伙递眼色,那几位还挺机灵,马上大声喊道:“王爷,您就是我们的活菩萨,菩萨保佑”
都菩萨保佑了王忠孝心说:要搁前朝,他们哪怕认魏忠贤当爷爷,也没现在这么落魄啊!至少不会拉一屁股高利贷。
“那,那我就保佑他们一下吧”裕王福全问,“要不要我跟对喀纳打个招呼?”
大学士对喀纳现在兼了吏部尚书!
“您的面子那可太大了!”王忠孝笑道,“王爷,这事儿我来安排吧,让他们从瑞信堂再借一笔款子当官本,我再带着他们去找我的老师明中堂请个安,我老师知道他们和王爷有缘,自会给吏部方面招呼一声,安排他们放两江。回头就跟着康亲王一起南下,沿途也能帮着跑跑腿。”
“行,就怎么办吧!”福全笑着一指王忠孝,“你们几个以后跟着他混他是御前头等侍卫,粘杆长王世凯,总统练兵大臣王辅臣是他阿玛,刑部尚书大学士明珠是他恩师,两江总督多隆是他师傅。伱们跟着他,以后就不会过苦日子了。”
几个大清狗官听见福全这么一说,激动又快哭了.放两江!而且还能跟着两江总督的徒弟混,两江的知县还不是立马就能补上?
另外,这位侍卫老爷还是明珠的学生.跟着他,就是入了明珠的朋党,以后就能跟着明珠一起结党营私,好日子这就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