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屈臣氏的未来——零售帝国(3/4)
就这点来看,陈志文在未来也必然要大力支持国内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说不定到了以后还是有用的,至于自己上场就没必要了,一点优势都没有,做个背后金主就行了。
“那屈臣氏未来的核心,就是零售超市了。”周家杨点点头说道,除了这几个行业,屈臣氏真的没有其他投资了,一些小物业除外。
“零售是是对的,但可不只超市。”陈志文接着说道:“我希望屈臣氏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化妆品零售业。”
“化妆品零售行业?”周家杨愣了下,说道:“我们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没有没关系,学就行了,这种行业,本身就是重资本投资,一般人也进不来,未来这一块,也会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陈志文说道:“与药品不一样的是,化妆品零售店在各国的手续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个普通的店,这就非常适合我们在全球各地扩张,而化妆品本身,是不需要我们来操心的,我们只要为我们自己的门店吸引人流就行了。”
无论哪个国家,药店的流程都比较麻烦,但麻烦归麻烦,也不是不能解决,关键问题在于药店太偏向于地方本土势力,因为能够治病救命的东西都是暴利,谁都会看上眼?
强龙也不一定压得住地头蛇,就算压住了也不划算。药店这玩意,很多时候不需要广告,因此,大品牌很多时候也不一定有多大竞争优势,顶多联合采购可能有些优惠,但一般买药的人来说,是不会太在乎药价的,本身这也是低频消费,但却是不得不花的,基本上大部分人去买药,只要看到有了,也就买了,除非太贵,要不然是不会去多家比价的。
相对来说,化妆品则简单多了,化妆品需要流量带动,化妆品的店也需要流量带动,化妆品本身虽然也是低频消费,但需求量要大的多,净利润这一块,可丝毫不低于药品,特别是在经济好的国家,很多人10%的工资都用在化妆品上。
在欧美,也是有化妆品零售业的巨头,但在亚洲,除了发达国家日本,其他地方,可都是潜力非常巨大的蓝海市场,后世的屈臣氏,也是靠着化妆品连锁的生意,成为了市值数千亿港元,每年营业额超过200亿美元的巨头。
“化妆品属于奢侈品,我们如果要开店的话,就得在香港最黄金的位置,这个投入可不会小,几千万港元恐怕也打不住。”周家杨想了想说道:“以现在和黄的情况,会不会影响其他业务?”
“几千万也不一定够,但这是以后的事情,你现在要做的是先做好市场调研,开个几家店试一试水,输了赢了都不要紧,总结经验,慢慢发展,顺利的话,几年后,我就会追加投资,争取在这个领域,做到全球的顶级水平。”陈志文说道:“至于其他业务,不用太担心,我早就说过,和黄的未来,只会做几个尖端的领域,其他乱七八糟的业务,做不大就全部处理掉就行了,化妆品零售业务,是我为和黄未来规划中一个重要的业务。”
多元化,是和黄这种传统公司必然需要走的路线,但祁德尊时代那种闭着眼睛扩张的模式,就是脑残,真正的多元化,是应该选择正确的路线,好好耕耘,然后发展壮大,甚至在正常逻辑下,这些多元化的行业,相互之间也是有关联的,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和黄的业务太多,陈志文也只是从中选择几个较好的,主要就是是后世李嘉成的路线,在这方面,这位已经走了几十年成功路线的几个行业,陈志文不可能无视,做化妆品零售,原因就是来自于此。
同时,在资本这一块,至少在80年代,他的资本是远超过李嘉成的,只要发展顺利,等到80年代资金充足的时候,大力投资屈臣氏,必然可以在未来造就一个比后世还要大的屈臣氏。
“明白了,陈生。”周家杨点头答应道,他已经知道自己老板收购和记后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地产、港口、基建,但想不到居然还有一个化妆品零售行业。
“你也知道我在美国有重金投资零售行业,但也只是投资,好市多未来还是以美国团队管理,亚洲这边的话,我们也需要抓住零售业,这里面的影响力及利润你也都知道,屈臣氏,有过相关方面的经验,只要我们在提供资金,找到正确的方向,以后就一定能够成为亚洲最大的零售公司之一。”陈志文笑了笑说道:“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在亚洲,不是一个小香港,以后,还得成为全球性的才行。”
屈臣氏的化妆品零售行业,只要按照原先的历史,动用大资本在欧美不停的并购,再整合资源,想成功并不是很难,这个行业欧美政府根本就不会过问,只要收购方不搞的大量人失业就行,谁来收购他们都很欢迎,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敌对的国家。
而原先历史上李嘉成的发力是在90年代,自己则会在80年代就开始,先发优势会更明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