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第168页

第168页(2/2)

目录

「大明同行宝钞」却没有以史为鉴。或者说朱元璋也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但是不多。

他看到了铜钱不利于运输与大额交易,也看到了纸钞便于流通,更看到了形成统一货币的重要性。

明代宝钞在形制上堪称中国古代纸钞范本,制作精美且防伪技术高。

治标了,却没有治本。

其一,大明宝钞没有储备金,压根没有数量限制,想发行多少由朱元璋决定。

其二,没有成体系的新旧纸钞兑换制度。

明明元朝已经出现过相似问题,但大明发行宝钞时未曾同步提出倒换规则。

时隔一年,迟来地公布了“倒钞法”。此法却悬于表面,没有能落到实处。

最大的阻碍就是宝钞的发行数量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限制。

旧钞越来越多,无法及时换成新钞,继而让新旧钞差价、宝钞贬值、物价上升等等问题频频涌现。

导致宝钞贬值的另一个因素,是官府只管发行但不管回收。

在朱元璋推行宝钞时,规定民间禁止使用金银交易。想要大额交易,必须把金银兑换成等额的宝钞。问题在于再想用宝钞换回金银时,明朝政府却不允许了。

宝钞回收到朝廷手上的数量非常有限。

缴纳商业税时,按照七成宝钞三成钱币的比例,可以让宝钞回流。

明初却推行重农抑商,赋税的大头是田赋,商业税所占比很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间宝钞积压数量越来越多,如何能不走向贬值崩溃的结局。

洪武八年初次发行宝钞,合价一贯铜钱为最大的面额。

在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面值的宝钞事实上只能折价铜钱250文,比价下跌了百分之七十五之高。

等到洪武三十年,沿海地区基本都不用宝钞而自发使用白银进行贸易,百姓们已经主动停止使用宝钞了。

大明宝钞的失败其根源失败于何处?

个人认为是明朝统治阶层在思想根源上对货币与经济的认知不充分,这从《元史》的编纂中就可见一斑。

《元史》为明初所撰写。

关于元代的货币史,其中《食货志》第一卷列出了《钞法》,但仅仅用了829个字描写了从忽必烈时代的中统钞刊印到元末至大银钞的废除。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