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1/2)
民间仍有流通宋朝时期的铜币,也就不可能彻底禁止金属钱的使用。
大面积使用纸币,究其根本原因与利益相关。
被禁止流通在境内市面上的贵贱金属钱币,不是被窖藏起来,而是被统治阶层与豪富作高价流向了境外。
铜币通过贸易大量流向日本,出现了用黄金换铜币的情况。
白银则是大量流向中亚与西亚,那里主要使用银币作为货币,却也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出现了严重的缺银问题。
从中国运出的白银,以高兑换率流入中西亚,而让元朝统治阶层从中谋取了暴利。
梳理从唐初到元末的货币制度变化,不难看出其根源与商贸市场逐步扩大息息相关。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面对的就是中国与境外经济愈发相连的大趋势。
大明如何建立货币制度?
依照如今的思维,需要复盘前车之鉴,开辟出一条顺势者昌的新道路。
十四世纪的朱明王朝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桎梏打压境内商业发生,封闭民间对外贸易,阻止金属钱币继续外流。
从前几期视频中,我们已经讲述过明朝强行遏制经济发展大趋势的结果。
比如关闭市舶司,让明朝中期的倭寇变为以明人商贩为主体。甘愿做刀口舔血的贼寇,原因无外乎“暴利”二字。
朱元璋定下大明经济政策基调时,是否详细分析了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大明宝钞」的发行给出了答案。朱八八,他是真的不懂怎么弄钱。
不用看更远,单说元朝力推纸币就是很好的借鉴案例。
最初,蒙古朝廷注意到了金国币制的失败。
耶律楚材曾经在金国为官,吸取金国通货膨胀教训,提出在发行元朝交钞时要以金银为储备金,没有足量贵金属就不增发新钞。这让元朝初期币制十分稳定。
纸钞不同于金属货币,它的破损率更高,也就势必涉及旧钞换新钞的步骤。
对此,元朝并未设立健全制度。没有准备足够的新钞,也没解决换钞需要支付手续费用引发的官吏蓄意勒索。那会导致纸币信用降低,引发了币制混乱。
后来不再是新旧兑换引发币制混乱。
元朝末年,朝廷不再顾忌贵金属储备量与纸币发行的限额数量。超量发行纸币后,纸币大幅贬值,加之战乱四起,引发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