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1/2)
思绪飘远了。
回到面前的小麦影像上,咕咕问此物在什么时候成了主食。
嬴政可以先排除大秦时期,如今的主食是粟。
提到粟,这背后也有一段老秦人必会记忆深刻的故事。让人记住了两国之间别谈感情,所谓秦晋之好全是背叛与算计。
春秋时期,秦穆公是晋惠公的姐夫。
晋惠公未继位前曾经允诺,只要秦国给他庇护,等他坐上晋国王位就割让河西五城给秦。
当那天真的到了,却立刻撕毁协议。不料几年后,晋国大旱,只能向秦国借粮。
秦穆公思量之后,将大批的粟通过水路与陆路交替送往晋国都城,史称“泛舟之役”。
尽心尽力的救援换来了什么?
两年后,秦国灾荒,晋国大丰收。晋国不仅有借无还,没给秦国救援,而且趁机出兵攻打秦国,狠狠地背刺一刀。
嬴政很清楚军功授爵制需要改变,但绝不能因此而废弛军力。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当下没再回忆竹简上记载的血泪史,还是先看水镜说小麦。美洲作物太遥远,而小麦相关故事说不定能对大秦有帮助。
水镜:
【小麦很早就从西亚传入了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两千年。商朝甲骨文有对它的记载,《周礼》中也见其成为五谷之一的踪迹。
即便如此,小麦也不是主食。在汉朝之前,人们不喜欢吃。理由之一很朴实,当时它不好吃。
现在,我们调侃好吃的东西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事实上,食材的处理方式对口感的影响很大。
先秦时期,贵族阶层习惯吃小米,即以粟为主食。
那时,人们的习惯是“粒食”。顾名思义,把一粒粒谷物蒸煮了吃。这样能吃口感较软的小米,却不适合吃口感粗粝的小麦。
如今,我们早已习惯把小麦磨成粉,制作各种各样的面食。汉朝之前却无这种习惯。】
磨成粉?
嬴政看到这里,不由击掌。是了,这样小麦的口感就能软和些了。至于用什么器具呢?想来墨家必有方法。
就听水镜报出一个人的名字。不是墨家人,而是其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