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2/2)
即便如此,仍能看看已有的考古情况。
学者们汇总多方面的研究数据,对几千年前的气温变化有了估测。
我们已经知道了kabp,代表“距今x千年”,今即1950年的考古学纪年缩写。
从史前时期,大约85kabp,中国进入了全新世大暖期。
这个大暖期持续了五千五百年,约在3kabp前后结束。即公元前1050年左右,商末周初结束。
五千五百年的大暖期是总体趋势,并不意味着气温一直保持稳定,有震荡很正常。
在85-72kabp时期,升温;72-60kabp,气温最稳定最温暖。随后的60-50kabp时期,气候不断波动,降温又转干。
接下来的50-30kabp,进入气候波动相对缓和的亚稳定暖湿期。
必须注意,这段时间有两千年之久。当我们回望时,不要局限于几年的变化,而是要以几百年来观察。
要记住,两千年的相对暖和之中,过个几百年就会来一波气温振荡很正常。
现在就来具体看看。
42kabp~4kabp,两百年间出现了显著的全球性降温。
有的地方干旱,比如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
此时,古埃及金字塔建造进入衰弱期,代表其政权的衰弱。苏美尔的阿卡德帝国也走向衰亡。
有的地方暴雨,比如中欧的阿尔卑斯地区山前湖泊水位急剧上升,人们被迫迁徙。
再看华夏。
季风减弱,气温下降,黄河改道。
北边:甘肃民勤盆地的湖泊退变为浅沼泽。
内蒙古凉城的岱海湖,湖面急剧退缩,而后水位再不复从前。
东边:古云梦泽、鄱阳湖、洞庭湖等扩大,长江三峡、汉江等的洪水频频发生。
公元前两千多年与洪水,这两个词是否令你们联系到一位传说中的人物?
对,就是广为人知的“大禹”。
依照如今的考古发现,大禹大概率不是虚构传说人物。
他极有可能真实存在,确实治理了水患,但具体治理操作过程与传说有所出入。
洪水传说,不只存在于中国,《吉尔伽美什史诗》、《圣经》等其他地区的书籍中亦有记载。
对比气候考古所得,42-40kabp的两百年气候异常振荡期,全球多处频频发生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