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1/2)
他倒是没有陈耀那么焦虑,只是提了提其中利弊。
看着这么一封奏疏,再把陈耀的书信拿出来比较了一番,谢岑儿倒是能很明显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陈耀对于大局的判断并不太敏锐,他从他所见的事情中提炼出结论和观点的能力比较弱,但好处是虽然弱了一点,但还忠于事实,不至于太偏颇。
第二,谢岫在奏疏中所说的事情能从陈耀的书信中得到验证,他对局面的判断是准确的,但他并没有用出全力来处理这件事情。
他上面有一个琅王陈耀,再上面还有康都的陈瑄,一旁还有卢雪,他的观点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所以他藏一半露一半,也没有说太多的实话。
这能再次证明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考量,站在他的立场,他就有基于他自己的利益得失的判断。
没有人能完全大公无私地开着上帝视角来只选择做一个完全正确的事情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利益。
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便能得出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北方四州的情形就在掌握之中,只要胡人不来侵扰,最后就能得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局。
那么胡人会来侵扰么?
卢雪穿着便服,随意坐在书案后面,看着自己父兄送来的书信。
他认真看过之后,合上书信,露出了一个思索的神色。
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他听见了谢岫的声音传进来。
“琼英,你在不在?”谢岫问。
“在这边。”卢雪把书信放下了,然后站了起来。
脚步声顺着回廊朝着书房这边过来,卢雪看到谢岫一手拿着一只冒着热气的碗,飞快地蹿进来,把碗放在了小几上。
“是什么东西?”卢雪好奇看了过去,只见是两碗馄饨,不由得抬头看向了谢岫,“哪里弄了这个来?”
“出去玩正好碰到个挑担子的卖这个,快趁热吃!”谢岫毫不客气地就在茶几旁边坐下了,“特地想着你才给你带了一碗。”
卢雪走过去坐下来,好笑地看向了谢岫:“买了馄饨带着碗没拿勺子?”
“在这呢!”谢岫从袖袋里面掏出两只用丝帕包着的勺子递了一支给他,“怎么可能没有勺子!”
卢雪接了勺子,先尝了一口汤,是十分鲜美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