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以祖宗之名(2/4)
从大明,换成了大清,孔家的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因为南方打仗,粮食缺口更大,变得与日俱增起来。
文学作品的战争,都是双方将帅,运筹帷幄,妙计迭出,让人大呼过瘾。
可现实中的战争,就是钱粮民夫,一点点算计,真正到兵对兵,将对将,决胜负沙场上,那已经是最后的收尾了。
以朱颐垣的这点兵力,即便攻陷十座莱芜县城,也屁用没有,你能打,清军就能抢回去。
敌强我弱,凭什么扭转战局?
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朱颐垣拿出来他的答案……鼓动百姓,抵制孔家的田租。
少交田租,孔家就拿不到足够粮食。
而孔家的粮食,一面供应江南的清军,一面供应着山东,甚至还会往京城送点……洪承畴老谋深算,招抚南方,你有多大的本事,缺粮之后,看你怎么用兵?
山东调集了好几万兵马,要收拾谢迁,可粮食没了,让这帮人怎么打?
朱颐垣最初只是觉得袭扰清军后方,截断粮道,帮助谢迁,和清军周旋。
坦白讲,那时候他还很虚,那种无力感尚在。
他并不觉得自己能赢,只是在基于本能,组织义军,进行着反抗。
反正不能剃发易服,喊吾皇万万岁吧!
可是当朱颐垣到了莱芜,了解了孔家在这里的田产之后,他就不断思索,反复推敲。终于,让朱颐垣看透了这一步棋。
也看清楚了清廷的七寸。
不论有多少兵马,有多强大的战力,只要切断了粮食,阻断了经济来源,这个仗就打不下去。
找到了法门,有了自信。
进入莱芜之后的朱颐垣,脱胎换骨,做起事情的画风都不一样了。
“舅舅,我给孔家写了这封信,连同孔凡的脑袋,一起送过去。不过这还只是小菜,关键是联络费县的王俊,还有榆园义军,不要他们真的动兵,只要他们能放手鼓动百姓,抗拒田租,不给孔家粮食。不论山东,还是江南,情况都会好不少。”
朱颐垣勾勒的棋局,让叶廷兰目瞪口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