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1/2)
孟孝良听他之意,对金城已志在必得。好像如不议和,他便定能攻破大夏都城,再俘虏自己一次似的。他原本坐立不安,可听刘瞻言语之间语气始终较软,便难得硬气起来,“多承晋王美意,外臣的身家性命,自有大汗裁度,不敢有劳殿下。”
刘瞻听着暗暗好笑。片刻前孟孝良在自己面前还自称“小人”,可这会儿见自己并无杀他之意,打定主意要将他放回金城,便又拿起乔来,前恭后倨,倒是有趣。他也不恼,只笑了笑,又道:“阁下是识时务的,当能看出贵国如今已是日薄西山,生死存亡只在旦夕之间。阁下回国以后,见到葛逻禄汗,还望晓以利害,务必要以百姓性命为重,千万不要因一时意气误了大事。”
他说到最后,一把软刀子终于出鞘,“须知‘议和’、‘求和’,这一字之差,可是有着天壤之别,为国者不能不慎思啊。”
孟孝良刚刚鼓起的一股气又矮了下去,“晋王此言,一定带到。”
“好,那就不打扰阁下了。”刘瞻起身,“阁下好好休息,大军休整一日,明日便要动身往金城去了。”
张皎跟在刘瞻身后,从孟孝良的住所离开,忍不住道:“殿下,夏人恐怕不会答应议和。”
“嗯,金城如今是狄震主政,他是自然不会同我大雍议和的。”刘瞻笑道:“只是搅一搅金城的人心,让他们乱上一乱罢了。”
“等孟孝良回国之后见过狄罕,能劝动他也好,劝不动也罢,定然都会被狄震侦知。狄震性喜猜忌,听闻要交出自己议和,即便狄罕并不答应,他岂能咽下这一口气?最好狄罕还没病得下不来床,他父子两个斗上一斗,金城越乱,攻城便越是容易。”
张皎又问:“孟孝良回国之后,当真会送上议和的书信么?”
“孟孝良原是汉人,对葛逻禄献诚效忠倒也罢了,绝不至于为其搭上性命。”刘瞻笃定道:“他就像船上的老鼠,见船底漏水,尚有补救之机,便观望不动,一旦发现这窟窿堵不上了,定然拔腿便跑,岂会待在船上,和船一起沉进水里?”
张皎不语。
刘瞻向前走了一阵,不闻他出声,奇怪道:“阿皎,怎么了?”
张皎摇一摇头。他杀过许多人,这些人死前之态各不相同,除了那些全然来不及反应的人之外,将死之时,有些人呼天抢地,有些人则一派坦然,还有些人在二者之间,既不愿哀嚎乞命,也做不到视死如归,想跪跪不下去,想昂一昂脑袋,又昂不起来。
他知道刘瞻所说的船舱上的老鼠是指哪一种人,对刘瞻所言也一向信服,可他瞧见孟孝良的眼睛时,总觉着在那让人鄙夷的贪生怕死之下,好像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只是他一时说不出来。
他并不放在心上,见刘瞻仍看着自己,转过头去,对他扬扬嘴角,微笑了一下。
刘瞻蓦地站定,两只眼睛紧盯着他,像是要看出什么来。张皎见刘瞻神情大变,吃了一惊,也停住脚步,那一点笑意登时收了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