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1)
张皎见了刘瞻面色,知他二人所议非是密事,因此走上前去,对刘瞻道:“殿下,贺鲁涅达已死。总计斩杀两千二百五十一人,俘虏还在统计,还有些残兵逃往金城去了。”说着,将包裹放在案上。
孟孝良偷眼看去,见包裹底部隐隐有血迹,脸色霎时变得惨白。他明白这是贺鲁涅达的首级,难道那样一个铁塔般的汉子,竟当真被人斩首了么?
“好,”刘瞻微微一笑,“那件事情做了么?”
张皎点头。
刘瞻也点点头,接下来是些劝勉的话,孟孝良无心去听。他心中暗暗琢磨,不知刘瞻和张皎所说的“那件事情”是指什么,但见他们两个对自己含糊其辞,心中不禁升起一线希望看来刘瞻未必会取他性命,不然他们两个说话时,也没有必要同他打甚么哑谜。
“孟大人,”听刘瞻忽然唤他,孟孝良心里一个激灵,尽量维持着面上的平静,“自从长安一别,已暌违多日,不知阁下一切可好?”
孟孝良见刘瞻面带笑容,心中反而更不得劲,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忙不迭点头道:“好、好。”
“不知葛逻禄汗可好?”
孟孝良答:“都好,都好。”
“如此,孤便放心了。”刘瞻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孤奉大雍皇帝之命,特修国书一封,此行金城,还望阁下代为呈上。”
孟孝良心中一个霹雳落下他竟要放我!他原本同刘瞻相对而坐,闻言大出意料之外,不禁霍地站起,面上现出几分难以置信之色。他打量着刘瞻,见他绝非同自己开什么玩笑,不敢耽搁,伸手便要接过,却被刘瞻轻轻按住,“兹事体大,务必请大汗亲启才是。”
“自然如此,自然如此。”孟孝良生怕刘瞻反悔,捏住信笺一角,试探性地轻轻抽了抽,却没抽动,一颗心猛地向下一挫,抬眼看向刘瞻。刘瞻微微一笑,松开了手。
孟孝良将书信收好,见刘瞻仍坐着不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只得也讪讪坐下,却只觉如坐针毡,片刻后,悄悄挪了挪屁股。再看一旁,大太子的那个影卫不仅没走,反而也坐了下来,也不说话,只在一旁正襟危坐,像是座石像一般。
孟孝良不合时宜地暗暗想:橘生淮北为枳,这人在草原时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和条狗也没什么差别,到了长城南边,都能在亲王面前端坐了。
“雍夏两国之间本无仇怨,只近年来有几分龃龉。”刘瞻忽然道:“按说,我大雍皇帝为中原之主,葛逻禄汗乃草原之雄,其实井水不犯河水,何至于大动刀兵?这两年来,干戈迭用,两国兵民无不血流成河,人亡家破,不计其数。”
孟孝良听刘瞻话音,心中已隐隐猜出他要说什么,却不动声色,只附和道:“晋王殿下所言极是。”
“陛下之意,去年签订的盟约仍然作数,我雍夏两国,仍是兄弟之国。既是兄弟,与其你征我伐,不如各自罢兵,永结盟好。只要葛逻禄汗守信,这盟约可千年不改。”
“贵国陛下之意,下……小人一定带到。”孟孝良满口答应下来,心中却暗暗嘀咕:城下之盟,不知他还要提什么条件?
“只是……”刘瞻果然话音一转,“葛逻禄汗去年撕毁盟约南下,使我大雍举国震动,这才有了现在之事。这一次两国再结盟好,若还是只凭那一纸盟书,恐怕往后还有覆辙重蹈之虞,陛下也不能放心,因此须得大汗拿出些诚意来。”
“晋王请讲。”
“孤听闻,贵国去年违盟发兵,乃是大太子力主。阁下带兵来这木昆城,”刘瞻说着,抬起手向四面随意指了指,“也是大太子的一应安排。去年大太子来使,雄姿奋发,令人心折,陛下时时念及,对太子甚是想念,欲邀太子再度南下长安一叙,小住几日,只是不知大汗和太子意下如何?”
孟孝良心道:图穷匕见了!
“只要见了大太子,我大雍即刻便退兵回国,绝无虚言。阁下回国之后,还望阁下代为转达,请大汗慎虑。”
刘瞻话虽说得委婉,可孟孝良如何听不出,雍国是想要夏国交出狄震为质?去年发兵,确是狄震力主,可他孟孝良也没少煽风点火,促成此事。刘瞻既然不提,孟孝良便当他并不知道,只是一个劲的点头,答应下来再说。可他心里知道,如今大汗病重,夏国真正的国主乃是狄震,他回国之后,若是当真将此话带到,恐怕下一刻他的脑袋就不在脖子上了。
刘瞻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紧接着又道:“阁下若有不便,那也无妨,只要将这封国书带到便是。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孤都定保阁下富贵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