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对症下药何其难?(4/4)
何夕说道:“这些学习了五年的人,多久能够dú • lì开方?”
戴原礼说道:“有dú • lì开方的权力,还是恩师走后。天下医道繁杂。不一一见识,是很难知道,轻重的。五年,最少五年,不放在身边五年。见识不够,那是要出人命的。”
何夕说道:“我的意思是,是针对寻常病症,dú • lì开方。”
戴原礼大吃一惊,说道:“何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天下间哪里有寻常病症?人体阴阳有别,体质各异。一人一病,万人万病各有不同。五年磨砺,磨得第一是见识,第二医理。什么是知道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这才能出师。”
“病理有常,病症无常。寻常病症,这四个字。要是我弟子说出来,我非要罚跪不可。”
何夕被戴原礼训斥了一段,心中却也知道戴原礼说的不错。
前文说过,中医药理,不过是扶正祛邪这四个字。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每一次生病都是整体出了问题。就要进行调整了。但是怎么调整。就要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了。
很多时候,在中医上,看上去同一种病,同一个郎中看,就看不一样的方子。是因为辨证不同。
每一个人的体质都不会完全一样,即便是同一种病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体现。后世医生也说,病人不会按照教科书上的生病。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何夕也不能算错。因为何夕想要的,是大量培养一些有相当医术的基础医生。但是戴原礼是何许人也。放在后世,就是大国手,他对弟子的要求,即便不能如他一样是国手,但是总不能去乡镇卫生院当医生吧。
而何夕想要的恰恰是后者。